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昨天(4月17日)下午通過視訊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指出,客工在同個房間睡覺,一起做飯,長時間密切接觸,傳染率當然也就高了,就像家庭內可能出現傳播一樣。新加坡人應向他們展現同理心,並照顧他們,而不是責怪他們。
部分國人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在客工群體快速傳播的原因缺乏認識,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認爲,客工宿舍出現感染群不應簡單歸咎于客工的個人衛生習慣,更主要的原因是群居生活習慣。
他昨天下午通過視訊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指出,近期有輿論指客工更易感染冠病,是因爲他們來自較落後的國家,缺乏個人衛生意識,這樣的說法“極爲不敏感”,也帶有排外主義色彩。
早報讀者黎仕婉在刊登于本月13日《聯合早報·交流站》的來函中指出,不少客工來自較落後國家,他們一些不太衛生的生活習慣也會伴隨他們。她因此指出,客工宿舍病例大增,矛頭不應指向政府,客工本身也必須負上責任。
文章見報後,部分讀者指大家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待客工;一些網絡媒體轉載這篇文章後,也引起部分網民不悅,他們對早報爲什麽刊登這則來函提出質疑。
國人應展現同理心而非責怪
尚穆根說,這篇文章並不涉違法行爲,作者試圖帶出一些嚴肅觀點,但一竹竿打翻一船人的行文,不免“揭示了一些潛在的種族主義色彩”。
尚穆根認爲,群居生活是客工宿舍傳染率較高的原因。“這不單是個人習慣的問題。個人習慣,如洗手和保持幹淨,都很重要。但當我們把人安置在一起,他們在同個房間睡覺,一起做飯,長時間密切接觸,傳染率當然也就高了,就像家庭內可能出現傳播一樣。我們作爲新加坡人的義務是向他們展現同理心,並照顧他們,而不是責怪他們。”
染病客工人數衆多,但政府已多管齊下遏制疫情,並爲客工提供醫療服務。尚穆根認爲同樣重要的,是教育公衆如何理解客工確診的現象。
他說,許多客工都是年輕人,無須立刻送往醫院而是得接受檢測,檢測結果呈陽性者轉移至社區隔離設施,被完全隔離開來。“不僅是客工,任何感染冠病者均被隔離。通過隔離措施,無論是公民、永久居民或外籍員工,病毒從病患交叉感染給社區其他人的情況已最大程度減少。”
客工爲我國做出許多貢獻,尚穆根指出,每100名新加坡人中就有57人是專業人員、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這樣的數字有賴客工作爲勞動隊伍的基礎。國人感激客工的同時,也應對客工展現出更多的了解和同理心。
理解早報刊文出發點 盼各方討論減少負面看法
至于部分國人擔心女傭會否因與客工接觸而成了另一個感染高危群,尚穆根先是指出女傭目前已無法外出,再表示數據也顯示,女傭群體至今的感染率非常低。再說,她們更多是被雇主傳染,而非外出時感染到病毒。
就網上因黎仕婉的文章而謾罵作者以及華族群體,尚穆根指出,這類言論是不能被接受的。他說,文章的觀點不對,並不能構成其他人發出種族不敏感言論的借口。
尚穆根也對早報刊登這篇評論的出發點表示理解。他說,來函很不幸地反映社群裏部分人的觀點,公開這些觀點,以及早報過後刊登其他讀者的反駁評論是好的。
“我希望這場辯論爲這封來函表達的觀點提供了照明,這又助減少這樣的情緒,讓我們成爲更好的新加坡人。”
尚穆根:敏感課題須討論 但應在適當框架內進行
敏感課題需要得到討論,但討論必須在適當的框架中進行,否則任由所有人暢所欲言,終將導致出現仇恨言論。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在訪談中,就如何在討論敏感課題的重要性和不讓言論失之偏頗之間取得平衡發表看法。
他說,會有一部分人認爲什麽樣的情緒都應獲表達,在其他國家甚至有人以言論自由之名焚燒《聖經》和《可蘭經》,但新加坡不容許這樣的做法。
“那是言論自由的界限,你不能诋毀另一個宗教。同樣的,你也不能诋毀另一個種族。”
至于一派觀點認爲,人們應在種族課題上暢所欲言,以減低敏感程度。尚穆根對此表示不認同。
“華族怎麽說馬來族和印度族都行,印度族怎麽說華族和馬來族都行,馬來族怎麽說華族和印度族都行,這會營造更堅強和更好的社會嗎?”
我國各族雖和諧共處 但種族宗教分界仍明顯
尚穆根說,這些課題需得到討論,不過必須是在特定環境中,能爲人們提供更好的理解和某種討論框架的情況下討論。
“例如人們在研討會討論這些課題,但是是以尊重的方式進行。如果任由人們在外頭暢所欲言,得到的會是仇恨言論。各國經驗也顯示,離仇恨言論僅一步之遙的,是暴力和斷層線的加深。”
我國的種族和諧建設已取得長足進展,但還沒有達至真正的“後種族社會”,我國的種族和宗教界限仍然很深。
“有這些很深的情感不代表你自然而然就是種族主義分子……我們仍在進行的工作,是減緩這些很深刻的情感,並確保無論是在種族或宗教的分界上,公開發表這類情緒不爲整個社會所接受。”
早報言論組主任葉鵬飛: 刊文是讓讀者有更多思辨空間
《聯合早報·交流站》刊登在客工疫情課題上持不同觀點的讀者來函,出發點是爲了反映社會上不同的意見,以讓讀者在思想交流和辯诘中,有更多思辨空間。
早報言論組主任葉鵬飛今天在“交流站”發表聲明,回應讀者對本報于本月13日發表讀者黎仕婉《疫情時期不做無謂指責》一文的質疑。
聲明指,這篇來函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客工問題,與早報之前的社論、多篇報道和記者評論有所不同。因此,刊登此文,是爲了反映社會上不同的意見,讓讀者能有交流意見,包括接觸對立意見的機會。
這篇來函在發表後,也出現了反對聲音。聲明指出,這讓人們“有機會指出哪些是他們認爲錯誤的觀點,並且提出各種理由,讓更多的人借此去思考反省”。
聲明也說:“至今‘交流站’所收到的投稿,多數反對《疫情時期不做無謂指責》的立場,並理性地提出反對理由,這有助于讓社會大衆審視自己的想法,並對事件曲直做出更好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