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病例創下兩個多月以來的新低,昨天只有一起。盡管社區感染病例正趨于零,但受訪專家提醒,零病例未必意味著零感染,因此不宜過分注重數字,也要考慮病例是否找得到關聯。
根據衛生部昨天的文告,新增社區病例是53歲男性新加坡公民。他星期二出現症狀,前天確診,當局將他列爲關聯不明的病例。這是繼2月25日以來,我國單日社區病例首次回跌至一起。
過去六天,社區病例每天少于五起。衛生部長顔金勇上個月初提及,要解除阻斷措施,單日社區病例理想上應降至零或單位數,並且無關聯病例數量也得很少,且持續一段時間。
不宜過份糾結追求零病例
針對社區病例尚未達零,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研究)古阿烈副教授(Alex Cook)認爲,我國固然應追求零病例,但也不宜過份糾結這個數字,須考慮整體病例趨勢和新增病例是否有關聯。“必須謹記,零病例不意味著零感染,因爲可能有被遺漏的病例,客工宿舍疫情也可能造成溢出感染現象,不僅如此,一旦我們重新開放邊界,也會有病例從這個渠道進入我國。”
新加坡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亞太學會會長淡馬亞(Paul Tambyah)博士同意,是否解除阻斷措施不能單看一個數字。他強調仍須重視客工宿舍的疫情,尤其是在計劃逐步解除建築禁令的當兒。他說:“居住在宿舍的客工也在修建我們的道路、學校和工作場所,是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須共同努力控制宿舍疫情。”
截至昨天,社區病例已從上一周的平均每天八起,減少至過去一周的平均每天四起。
針對我國是否成功拉平疫情曲線,顔金勇昨天在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說,這是個困難的問題,因爲社區病例很少,主要是我國采取了病毒阻斷措施,包括將工作轉移至家中,以及停止大部分建築活動。
但隨著阻斷措施放寬,社區病例很可能再度增加。顔金勇說:“我們希望,如果謹慎和妥善地放寬措施,社區病例即使增加,增速也會放緩,繼續受控。我們也會加強追蹤和隔離,減少社區傳播和大型感染群形成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