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解釋,冠狀病毒傳播的效率主要取決于人數,以及是否有落實安全距離措施。除了可透過物體的表面接觸傳播,一些社交活動如擁抱、唱歌等,也可增加病毒傳播風險。
我國的病毒阻斷措施接近尾聲,但人們的日常生活不會一下子恢複如前。受訪專家指出,不同活動附帶的病毒傳播風險也有差別,例如參加大型活動、去酒吧和電影院等屬“高風險”級別,公衆應注意采取額外防疫措施。
聯合領導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的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前天(5月17日)在面簿貼文說,政府正爲下一階段的抗疫工作准備,探討哪些活動可在安全的情況下恢複。“我們將采取非常謹慎和精確校准的做法,不會是簡單地回到阻斷措施前的生活。”
《聯合早報》邀請兩名傳染病專家根據個別活動的風險級別進行分類,發現參加多過10人的親友聚會、去夜店、按摩院和健身房等屬“高風險”活動;在餐飲場所堂食、去理發店和美甲店屬“中等風險”;而去超市、購物商場、公園等則屬“低風險”。
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受訪時解釋,2019冠狀病毒傳播的效率主要取決于人數的多少,以及是否有落實安全距離措施。除了可透過物體的表面接觸傳播,一些社交活動如擁抱、唱歌等,也可增加病毒傳播風險。
針對去超市、濕巴刹、零售商場和商店,雖然專家普遍認爲屬于低風險活動,但梁浩楠說,這類室內場所畢竟空氣比較不流通,病毒也較容易存活,風險應屬中等級別。
然而,專家們也提醒,這類風險級別是基于主觀標准,並非絕對標准。鷹閣醫藥中心傳染病專科醫生黃乘佑指出,就算在低風險場合,若有人做出任何出格行爲,也可大幅增加風險,反之亦然。
他舉例說,在人潮擁擠的體育館觀看一場足球賽屬于高風險活動,但如果能限制觀衆人數,並且勸阻球員們不要在得分後互相擁抱,就可降低風險。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研究)古阿烈副教授(Alex Cook)同樣指出,理想中,若能量化每項活動的風險,自然會更容易決定何時恢複哪些活動,但目前這方面未有充分證據,因此逐步開放不同活動仍是明智之舉。
阻斷期後的措施將有所放寬,病毒傳染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增加。古阿烈說,倘若疫情再度惡化,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我國或須推行多一輪病毒阻斷措施。
因此,個別場所仍應限制人流,以控制風險,黃乘佑就建議,餐飲場所應限制食客逗留的時間,因爲食客不可能一直戴著口罩;健身房則應確保持續消毒器材。
黃循財也透過面簿貼文提醒國人,不要以爲6月1日後就可全面恢複活動。“請做好准備,現有許多限制和措施將持續多一段時間,以保障我們親友的安全。”
他強調,我國在調節有度、分階段地解除阻斷措施時,需要全體人民的耐心和紀律。“我們一定要盡一己之力防止病毒擴散,確保它不再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