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指出,這15起社區新病例因與早前確診病患有過密切接觸,之前已被隔離。他們都沒有出現症狀,但爲了確認是否有受感染,當局在隔離期間爲他們進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和血清檢測。
我國昨天的新增社區病例倍增至15起,是五個星期以來的單日最高,當中有13人同住在小印度一間店屋。
昨天新增的517起冠病病例中,有15起屬社區感染病例,其中兩人是男性永久居民,另13人是印度籍客工,年齡介于30歲至48歲。其余502起新病例都住在客工宿舍。
衛生部指出,這15起社區新病例因與早前確診病患有過密切接觸,之前已被隔離。他們都沒有出現症狀,但爲了確認是否有受感染,當局在隔離期間爲他們進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和血清檢測。
其中13人是與早前確診的第33273起病例同住在維拉三美路(Veerasamy Road)的店屋,當中包括一名78歲的男性永久居民。13人裏有三人的血清檢測呈陽性,意味著他們早前已受感染。另外八人的血清檢測呈陰性,還有兩人仍在等待檢測結果。
還有一名工作證件持有者與早前確診的35歲印度籍男子(第33599起病例)是室友,同住在明地迷亞路。他從5月30日起在政府隔離設施接受隔離,血清檢測呈陽性。
另一名確診的24歲男性永久居民則與早前確診的兩名病患同住,他從5月7日開始已被隔離,當局仍在調查中。
專家:新增病例與解封無關
我國進入解除病毒阻斷措施第一階段不到三天,社區病例就開始回升,但受訪專家認爲,昨天新增的社區病例與放寬措施無關。
鷹閣醫藥中心傳染病專科醫生黃乘佑指出,冠病病毒的潛伏期中位數是四至五天,因此在解封的第三天把社區病例增加歸咎于解封,爲時過早。
黃乘佑說,如果下來幾周的新增社區病例都是雙位數,而且關聯不明,那才可能意味社區傳播已擴大,或有必要重啓部分病毒阻斷措施。
“如果社區病例居高不下,但都已找到關聯,那就只須針對造成社區傳播的某個特定範圍收緊措施。”
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則認爲,不應重啓病毒阻斷措施。
“之前的阻斷措施實行了近兩個月,仍無法把社區病例持續控制在零,即便再實行多兩個月也不會好轉。國人必須學會適應和接受,每天總會有幾起社區病例確診。”
昨再添四感染群
專家也提醒,公衆無須過度擔憂,但必須保持警惕,因爲廣大人群中仍存在隱藏的感染源。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說:“第一階段解封期的防疫措施必須繼續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接觸,以預防輕症病患或無症狀病患傳染他人。”
昨天新增的四個感染群,包括甘榜武吉士的工地(三起),以及三個客工宿舍——太戈爾巷212號(四起)、大士南1道63號(四起),以及烏美4道109號(三起)。
另外,再有確診病患于5月25日下午4時至4時半之間,到訪達曼裕廊購物中心的職總平價超市。此前已有病患于5月20日和22日晚間到該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