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一些文化藝術節目在疫情期間轉爲在線上演出,迄今已有超過1000萬名觀衆收看。官委議員何偉山建議,私人與公共領域應與藝文界合作,加速藝文節目數碼化,培養願爲線上節目付費的消費群體。
疫情嚴重影響了藝術工作者及團體的生計,政府之前透過預算案撥出5500萬元援助本地藝術與文化行業,包括資助培訓和作品數碼化。
也是新加坡華樂團行政總監的何偉山昨天在國會參與預算案辯論時說,截至5月22日,國家藝術理事會已資助了超過850個藝術團體與個人、60多個數碼作品,網絡觀看次數已超過620萬次。
例如,藝理會與《聯合早報》合作,策劃並推出了四場線上藝術節目《早報午樂場》,呈獻華樂、聲樂、古典室內樂及文學朗讀,“獲得線上觀衆的熱烈反響……讓文化藝術成爲人們在疫情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
何偉山認爲,我國可趁著這個勢頭,改造和重塑數碼行銷能力,擴大數碼平台上願意付費的藝術受衆,同時也把線上觀衆引流至音樂廳和劇院。
他舉例,日後演奏廳舉行現場音樂會時,同時開放按次付費的網絡收看選項。
他感謝政府在早前的預算案中推出自雇人士收入補貼計劃(SIRS),讓許多藝術工作者可分三次獲取總額9000元的補貼,並呼籲社會給予他們關注與支持。
“我希望藝術家、藝術團體在這艱難的時刻能善用資助和撥款,抵住氣,堅毅前進,不斷地創新……創作更多具吸引力和有號召力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