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何佩華一抵達醫院,就會把高跟鞋換成平底鞋,穿梭于各樓層病房,慰問護士們的近況。大家見到她,都親切地喚她“Sister Laura”。
入行25年,經曆過三次傳染病疫情,何佩華如今面對冠病疫情已處變不驚。疫情暴發後,她帶領陳笃生醫院的護理團隊,在短時間內改造病房及調配人手和醫療資源。
何佩華(48歲)是陳笃生醫院與中區社康聯盟護理行政管理部副主任,屬下共有2300名住院和社區護理醫護人員。
她受訪時說:“過去幾個月,沒日沒夜地工作,感覺時間過得飛快。我常提醒護士們,要准時吃飯,要有足夠的休息,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隨著冠病疫情局勢迅速變化,醫院的工作流程也一直在改變,何佩華認爲,開放溝通是最關鍵的一環。“我會不斷與護士們溝通,希望他們了解這些改變背後的用意。重要的是指示要清晰,大家明白各自負責的工作,職員們才會安全,醫院才能順利運作。”
她笑說,現在一接到護士的“求救”電話,不論多晚都會趕回醫院一趟。“有時候淩晨回去探班,護士們見到我都說‘你不可以倒下’。”
何佩華也定期進行視訊會議,聆聽護士們的反饋。
她透露,一些外籍護士原本打算請假回國,出席妹妹的婚禮或孩子的畢業典禮,也有護士每天須回馬來西亞爲剛出生的嬰兒餵奶,常常因想念孩子而落淚。
每天面對巨大精神壓力,卻能沉著應對,原來是因爲她已“身經百戰”。
2003年沙斯來襲,當時身懷六甲的何佩華還是個初級護士,主要在病房裏照顧年長病患。
家人對她身處前線感到擔憂,甚至勸她在家好好養胎,但她決定繼續堅守崗位。“只要好好照顧自己,其實沒什麽好擔心的。”
不過她坦言,由于一些德士司機對醫護人員避而遠之,她下班後只能頂著大太陽,挺著大肚子步行回家。親戚也建議她別參加家庭聚會,使她感覺被孤立,對父母也感到無比愧疚。
“身爲過來人,我更能體會懷孕護士的心情,與她們溝通時也會更謹慎敏感。”
比起沙斯,2009年的H1N1疫情較爲短暫,但何佩華認爲這次的冠病疫情是一場持久戰。
今年4月,本地冠病病例開始激增,何佩華當時最擔憂的是床位和護士是否足夠。“我們必須走在疫情前頭,預想可能發生的情況,然後提前策劃。如果國家傳染病中心的床位滿了,病患就會轉移到陳笃生醫院,到時就要騰出病房專門照顧冠病病患。”
全副精力投注在工作
孩子體諒“機不離手”
陳笃生醫院是從4月中旬開始接收冠病病患,醫院前後改造了兩層樓的六個病房,騰出230張普通床位和36張加護病房床位給冠病病患。從處理鼻液樣本到轉移病房,護理團隊也多次進行演習,如今已熟能生巧。
隨著病毒阻斷措施逐步解除,陳笃生醫院自5月下旬已開始把一些照顧冠病病患的病房,逐漸恢複爲照顧普通病患的急症病房。
疫情打亂了生活節奏,何佩華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少了,所幸三個孩子(18歲、17歲和10歲)都很懂事,讓她能放心把全副精力投注在工作上。“他們小時候常去醫院當義工,所以很了解我的工作性質,也能體諒我爲何一直‘機不離手’。”
問她疫情結束後最想做些什麽,何佩華笑說:“想帶家人去吃自助餐,慶祝錯過的生日。生活還是要繼續,但我們不能松懈,必須時刻做好准備應對任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