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行動中,爭分奪秒的除了醫療團隊,還有一組幕後人員,在各國突然封城後,得確保我國的醫藥、食品和各種必要物資如常配給,這張平時就密密編織的物流聯系網,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
連夜趕工確保新西蘭物資順利運達
長豆至少要有50公分長、哪種飛機型號可載送多少貨……在與新西蘭的團隊合作洽談物資運送事宜之前,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新印合夥辦公室經濟發展署長陳秀玲(43歲)和貿工部東南亞及大洋洲司高級助理司長李淑惠(34歲)都沒想過自己會掌握這些“冷知識”。
今年4月初,10多名來自貿工部、新加坡企業發展局與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成立工作小組,負責協調我國與新西蘭在疫情期間的必要物資流通。陳秀玲和李淑惠是其中兩名成員。
陳秀玲說,全球供應鏈受疫情影響,本地供應商紛紛反映運送成本上漲,以新西蘭的情況而言,甚至一度漲了近一倍。
“團隊費了很多心思加強與新西蘭供應商的合作,即便當前疫情放緩,我們仍須持續開拓新的供應源。”
隨著局勢迅速發展,貿工部長陳振聲在4月15日與新西蘭貿易和出口增長部長帕克(David Parker)聯合發表了《對抗冠病疫情必要物資貿易聲明》。
雙方同意加快必要物資在相互海空港口的通關和轉運,使過程更便利,也同意解除對維生素、抗生素、藥劑、疫苗等用品的關稅和出口限制,並加緊磋商,以期消除對若幹必要物資的非關稅壁壘。
于是,小組剛成型兩個多星期,第一批由新西蘭航空運送、重達20噸的物資就已于4月22日清晨6時許,順利抵達樟宜機場。
這期間組員們都居家辦公,因此當天也是陳秀玲和李淑惠經過連日無數次的視訊會議後,第一次見面。當天兩人都“全副武裝”戴著個人防護裝備,看不清對方的樣貌,但仍爲能夠見著戰友感到興奮。
李淑惠憶述,能夠親自迎接來自新西蘭的首批物資,著實令她深有感觸。
“我看著箱子裏的冷凍牛肉和羊肉等,想到團隊努力開拓了供應源,將這些食品帶來我國,覺得很有滿足感。”
除了這些肉類,新西蘭下來還會爲我國供應水果和蛋等食品。6月11日,第二批物資也已從新西蘭遠道而來,其中包括雞肉、三文魚和水果等。
陳秀玲指出,我國和新西蘭有四個小時的時差,團隊常常爲了互相配合工作時間,連夜把一些資料趕出來,以便及時交接追趕進度。
“雖然我們時常得連日趕工,但我們仍然抱有一種使命感,驅使我們繼續努力。”
與鄰國緊密協調 力保物流通暢無阻
我國向來堅持保持貨源多元化,冠病疫情使這個策略顯得尤爲必要。爲確保來自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必要物資不受阻斷,負責團隊必須密切監察局勢發展,及時配合鄰國的防疫舉措。
貿工部東南亞及大洋洲司副司長鄭立德(33歲)負責協調馬國供應鏈相關事宜。他受訪時說,馬國于3月18日開始實施行動管制令初期,他和同事面對最嚴峻的挑戰,在于許多運作細節仍有待確定,大家都在與時間賽跑。
新馬一水之隔,來自馬國的物資主要經陸路運送,這也較符合經濟效益。當時陸路交通受兩國防疫舉措影響,所幸兩國都達成共識,致力于確保基本物資的流通。
爲了親眼觀察貨物運送的日常操作,鄭立德和同事曾前往巴西班讓蔬果批發中心考察。他坦言,當天的體驗令他獲益良多,也確切了解到疫情對批發中心運作的影響。“批發中心在2003年受沙斯疫情影響暫時關閉,此次好些攤販都會自覺遵守安全距離,配合防疫工作。”
隨著馬國宣布實施行管令,本地一度掀起超市搶購潮,各大超市之後紛紛實行限購,避免消費者囤貨。
鄭立德說,他囤貨主要是心理因素作祟。“我的家人也知道我在負責這方面的工作,但每次去到超市,看見別人多買一些的時候,就會想說自己是不是也該多買點。我覺得這些不確定因素是切實存在的,這也令我更確信這份工作的重要性。”
同樣隸屬貿工部東南亞及大洋洲司、負責印尼市場的阿都拉(Abdullah Abdul Aziz,33歲)則強調,我國多年來積極在不同國家開拓供應源,爲疫情期間的物資供應穩定性奠定了重要基礎。
談及團隊在這期間的默默付出,阿都拉笑說,團隊的工作在于預防危機發生,“我們表現得越好,就越不會引起別人的關注,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
鄭立德也不忘補充說:“這不止關乎政府和私企的努力,只有當全體人民都上下一心,合作戰勝這場疫情,日後回想起來才不會只記得這期間種種不愉快的經曆,也會記得我們曾經共同創造的可能性。”
海外國人挺身獻力 開拓醫療配備貨源
由于早前中國實施跨省出行限制,我國與當地一些供應商洽談時,無法實地考察工廠。所幸在當地工作的新加坡人自告奮勇,走訪工廠觀察作業流程,成功爲我國開辟新的防護裝備貨源。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中國司副司長符安琪(44歲)受訪時指出,在與中國的潛在供應商溝通采購事宜時,團隊必須盡快完成信譽調查,以確保物資符合安全標准和規格,及時運抵我國。
最近,他們與當地一家供應商洽談采購個人防護裝備時,對方提供了防護裝備規格、公司人手和資源等信息,但爲了慎重其事,團隊還是希望走訪工廠實地考察。
“剛好我和一名在當地做生意的新加坡人討論其他事情,談起這件事,他馬上答應幫忙去工廠看看。”
接下來的過程非常順利,這名新加坡人不僅確認了新貨源的確可靠,還爲自己的公司采購。符安琪說,正是在這種時候,更能體現出新加坡人的團結精神,格外令人動容。
貿工部東北亞司高級助理司長翁曼嫣(32歲)和派駐北京的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大中華區副司長彭鈱荃(39歲),也是和符安琪一起合作采購醫療用品、各類食品等必要物資的團隊成員。
彭鈱荃2014年派駐成都、兩年前轉而駐守北京,主要負責招商引資,幫助這些企業來新加坡拓展國際業務。因疫情關系,他和團隊除了在當地開拓新貨源,也須確保合格物資能盡快運來我國。
他指出,我國對醫療用品的規格要求非常嚴格,例如無菌手術手套(sterile surgical glove)必須以特定方式包裝、口罩的流體阻力(fluid resistance)得達到最高指標等。
記得有一次,他們得趕在周末把一批900公斤重的試劑盒運來新加坡,由于得低溫儲存,還得同時准備700公斤的幹冰,幸得物流商敦豪速遞(DHL Express)和新航貨運公司(SIA Cargo)幫忙,過程令人難忘。
經過多方不懈努力,我國在更多中國城市找到新貨源,也引進了多種食品如高原菜和意大利面醬料等。符安琪笑說,來自中國的意大利面醬料在我國上架後,她自己也去超市買了回家試吃,味道的確不錯。
隨著疫情發展,中國調整了醫療貨物出口規定,翁曼嫣舉例,中國在4月初規定醫療用品必須先在中國獲得相關産品認證,才能獲准出口。
“我們必須確保跟上這些政策變化,之後當地政府也更新了政策,允許某些在海外獲得認證的醫療用品出口。”
今年3月初只身飛回北京的彭鈱荃坦言非常想念家人,但他說:“還是爲能在這裏參與這麽有意義的工作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