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向店家宣導哪些店可以開、哪些不能開,哪些可以營業但要確保做足防範措施,建屋局聘請了超過100名安全距離大使和150名執法人員,對各組屋區進行劃分,分頭展開宣導,每個星期七天都要有人上門,不斷解釋阻斷措施前後政策的變化。
組屋區的鄰裏商店星羅密布,多數是自家經營、自成一格的個體戶。當建屋發展局派安全距離大使和執法人員上門向他們解釋該如何讓消費者安全購物時,爲了能現場示範,安全距離大使們還隨身帶著量尺、膠紙和一些介紹資料。
建屋局高級商業房産經理潘美琪說:“有些店家不清楚應該怎麽貼膠紙才算是標出一米的距離,有的也沒有掃描身份證條碼的掃描儀,或者不知道如何制作SafeEntry QR碼來記錄員工的出入,我們都要向他們一一解釋,甚至把可以提供掃描儀的供應商聯絡給他們。”
直接向建屋局租用或購買的商鋪在全島超過1萬6000個,除了一些屬于連鎖業者如超市和面包店等,大部分都是獨立運作的個體戶,很多賣的還是雜貨。
在病毒阻斷期間,除了迷你超市和面包店這類售賣食物的店鋪之外,雜貨店其實是不能營業的,這一點很多商家一開始都不清楚,也需要建屋局派去的人一一說明。
商業房産主任經理方清安說:“重點是,什麽才算是必需品?水桶和掃把並不是必需品,如果主要賣的是薯片這些零食,也不是必需品。有的小店情況比較複雜,既賣紙尿片和奶粉,又賣洗發水和一些藥品,所以你會看到一些把店一分爲二,只開賣尿片和奶粉的那半邊,因爲那算是必需品。”
至于餐飲店,病毒阻斷期間雖然不能堂食,只能外賣,建屋局人員也要確保他們的店門內外不要聚集太多人,專門讓送餐員領餐的角落,要跟一般等著拿外賣便當的食客分開。
爲了向店家宣導哪些店可以開、哪些不能開,哪些可以營業但要確保做足防範措施,建屋局聘請了超過100名安全距離大使和150名執法人員,對各組屋區進行劃分,分頭展開宣導,每個星期七天都要有人上門,不斷解釋阻斷措施前後政策的變化。
高級商業房産經理阿沙裏(Asha’ari Bin Sudar)說:“最忙的時候是3月底、4月初,那個時候剛宣布一系列的病毒阻斷措施,我們得自己印一大批的宣傳資料,不斷走訪店家,向他們解釋,平均下來,一個人每天可能要接觸60到80個店家。”
中級技術執行員莫哈末·阿迪(Muhammad Adib Bin Sumadi)說,像這樣大規模的、全體出動在全島“走透透”,對建屋局來說還是頭一遭,這之前,最多是某幾座組屋納入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SERS)時,他們得走訪那裏的商圈。
潘美琪說:“這次的抗疫經驗讓我們意識到,跟商家保持良好關系很重要,我們不斷地溝通,讓大家都意識到這不是爲了別的,就是爲了大家的安全著想。就好像一個濕巴刹的攤主們,原本也不太理解我們的做法,後來他們漸漸明白之後,攤主也主動請他們的顧客注意安全距離,還提供搓手液,大家同心協力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