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支持我國的抗疫工作,本地制造商若使用這三款設計進行生産並在本地售賣,國大不會收取知識産權費。常務副校長梅彥昌說,同國大合作的主要是中小企業,國大將在拭子的制造及消毒、材料方面給予引導。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研發以三維打印和注射模塑兩種生産方式制造的三款鼻咽拭子,免費讓本地公司使用技術進行大規模生産,下來幾個月估計可制造超過4000萬個鼻咽拭子,以應付本地市場需求。
冠病疫情自年初暴發以來,用來抽取樣本進行冠病測試的鼻咽拭子(nasopharyngeal swab)成了搶手貨。國大兩組研究團隊分別在兩三個月內研發出三款拭子設計,希望在保障我國的鼻咽拭子供應上盡一分力
其中一款稱爲Python的拭子以三維打印制造。它的末端采用“雙螺旋”設計,加強吸收液體的能力。另兩款稱爲IM2和IM3的拭子,則以注射模塑(injection moulding)方式生産,它們是通過將一種尼龍(nylon)原料高壓注入模子後形成的。其中,IM2是全新設計的;IM3則是按Python拭子重新設計的。
IM2和IM3拭子由國大常務副校長(創新與企業)梅彥昌教授領導的團隊研發。他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三維打印的好處是可靈活制造各種設計的産品;以注射模塑生産方式的産品則較堅固。國大相信是全球最先推出直接以注射模塑制造鼻咽拭子的機構之一。
梅彥昌指出,兩組團隊幾個月前相繼展開上述項目,除了爲盡快找出方案應付當時全球鼻咽拭子短缺問題,也希望給本地醫療領域提供更多選擇。他指出,注射模塑一次可制造50至100個拭子,幾分鍾內可生産數百個,生産速度比三維打印快得多。
已爲三款拭子申請專利
目前,市場上被視爲最高標准的一款鼻咽拭子,是由意大利公司研發的COPAN植絨拭子。梅彥昌解釋,植絨拭子一般以兩個步驟完成,即先以注射模塑制造拭棒,再利用靜電將拭棒末端植上纖維。他說,國大研發的IM2和IM3的拭子直接以注射模塑制造,只需一個步驟,生産速度加快,因此價格預計也比目前海外進口的拭子更便宜。
國大指出,三款拭子的功能經測試後,證明和市面上的拭子不相上下。國大已爲它們申請專利。Python拭子完成在新加坡國大醫院的臨床測試,兩家本地公司正著手生産。至于IM2和IM3,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四家本地公司在同國大合作生産。
爲支持我國的抗疫工作,本地制造商若使用這三款設計進行生産並在本地售賣,國大不會收取知識産權費。梅彥昌說,同國大合作的主要是中小企業,國大將在拭子的制造及消毒、材料方面給予引導。他指出,視本地抗疫工作的發展而定,我國下來對鼻咽拭子的需求可能會增加。“如今,我們可以相當自信地說,像鼻咽拭子這樣的物資,我國下來可以不必依賴海外供應。”
梅彥昌說,冠病危機迫使國大更快地將科研知識與市場接軌。“平時可能需要一兩年的過程,如今可縮短爲一兩個月。由于涉及醫療用具,我們也快速及緊密地與本地醫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