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學會會長黃友江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一些孤身旅居海外的新加坡人過世後,由于生前沒立遺囑,當地政府機構也無從聯系死者的本地親屬認領遺産,輾轉找上學會求助。
考究族譜在行的新加坡族譜學會會員,最近當起義務“尋人偵探”。該學會自去年底接連三次受外國當局委托,會員抽絲剝繭,爲在異鄉逝世的新加坡人梳理家譜,尋找可繼承他們海外遺産的本地親屬。
族譜學會會長黃友江(80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一些孤身旅居海外的新加坡人過世後,由于生前沒立遺囑,當地政府機構也無從聯系死者的本地親屬認領遺産,輾轉找上學會求助。基于保護隱私,外國當局並未透露死者的遺産數額等細節。
參與義務尋人工作的,除了黃友江,還包括學會第三副會長吳安全(56歲),以及英文秘書林世平(57歲)。
學會會員往往只能按海外當局提供的一點線索去跟進,包括死者本地的舊地址或一兩名親屬的名字或照片。他們一般通過網絡搜尋,以及到國家檔案館和國家圖書館查閱資料、挖掘舊照片或舊報章訃告等方式,尋找蛛絲馬迹。
在他們“追查”的個案中,進展較順利的是一起新加坡歐亞裔男子(Charles Gerald Fernandez)在2015年于新西蘭過世的案例。
新西蘭公共信托機構委任當地一名族譜研究員,今年2月聯系上族譜學會,提供印有死者父母上世紀50年代結婚照的舊剪報,請學會協助尋找可繼承死者遺産的親屬。
也是本地著名尋墓人和文史工作者的吳安全,按線索到國家檔案館,挖掘到更多和死者家族有關的舊照片。他接著聯絡一名貢獻舊照片給國家檔案館的書籍作者,輾轉聯系到死者的一對堂姐妹,勾勒出死者父系親屬的一幅關系圖。
吳安全說:“死者母系親屬方面仍沒線索,希望還能找到其他家屬。”
至于另兩起案例,黃友江說,會員們經一番搜尋後,掌握一兩名有關人士的身份,皆因撥電或發電郵得不到回應而碰壁,希望還能找到更多線索。
2012年成立的族譜學會,宗旨是爲族譜研究員和梳理家譜的人士提供交流平台,以及透過教育宣導,提高公衆對編修家譜的興趣。盡管尋人並非學會的“正業”,黃友江說,會員們不介意利用個人時間,在能力範圍內,助有關人士認領親人在海外的遺産。
學會秘書林世平說,同這些案例有關的人,相信不知道他們有海外遺産可領,如果他們沒有被聯系上,可能會錯失機會。“學會提供這項額外的尋人服務,是相當有意義的。”
黃友江指出,案例中死者的家族如果已經整理家譜,梳理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尋人工作相信會更順利。
“尤其是要尋找遺産繼承人,即使死者沒有孩子,或父母已過世,仍可聯系其他近親。從這個意義來看,我們不算‘不務正業’,希望我們這項義務工作能提醒人們整理家譜的重要,鼓勵國人研究和記錄家族史。”
公衆可提供線索助學會尋人
新加坡族譜學會呼籲公衆提供線索,助學會尋找和以下案例有關者。
知情者可電郵[email protected],與學會聯系。
個案1:
●死者:Chia Yoh Yin(新加坡女子),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過世,無遺囑
●尋找對象:死者在世親屬
●線索:母系叔伯爲Chen Chi Chang;表兄弟爲Chen Chih Min;父系姑姑爲Joan Chia(後改名爲Juwaiah Bte Abdulah)
個案2:
●死者:Charles Gerald Fernandez(新加坡男子)2015年3月于新西蘭過世,享年68歲,無遺囑
●尋找對象:死者在世親屬
●線索:死者父母是Francis Felix Fernandez和Dulcie Mary Scully(已故)
個案3:
●死者:William Gerte(新西蘭男子),2016年于新西蘭過世
●尋找對象:Poh Bock Huat(新加坡男子)或他的子孫。死者遺囑列Poh Bock Huat爲遺産受益人之一
●線索:Poh Bock Huat的舊址在實龍崗花園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