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研究公司東方夥伴的研究結果指出,64%的受訪企業承認在今年2月中旬至8月中旬,蒙受至少一筆外彙損失,顯示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損失額從1000美元到7萬1400美元不等,意味著平均每次損失金額約爲1萬1500美元。
韓寶鎮 報道
根據一項最新調查,在外彙(FX)波動加劇的情況下,亞洲中小企業蒙受的外彙損失,有的高達7萬1400美元(9萬7435新元)。
金融機構研究公司東方夥伴(East & Partners)兩年一度的研究結果指出,64%的受訪企業承認在今年2月中旬至8月中旬,蒙受至少一筆外彙損失,顯示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這些損失額從1000美元到7萬1400美元不等,意味著平均每次損失金額約爲1萬1500美元。
規模較小企業更易受到沖擊
參與調查的亞洲企業來自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和菲律的1864家公司。
研究機構訪問了企業主要決策人,包括企業老板、財務總監和財務經理。
報告指出,規模較小的企業,尤其是年營業額低于2000萬美元的企業,更容易受到貨幣波動的沖擊。
這類企業很少能適當地對沖貨幣風險。他們缺乏經驗和外彙專長,而且美元和主要亞洲貨幣的龐大利率差異也使得對沖成本高昂。
本區域只有47%的企業使用遠期外彙合約來對沖預想不到的貨幣波動,而外彙期權的使用率更低,爲35%。
即使是那些積極使用外彙風險管理方案的企業,當中大多數仍掙紮著尋找恰當的對沖比率。
東方夥伴亞洲商業主管熊蔚慈指出,在過去10年,企業對遠期和期權的需求在增加,但是近來的外彙損失數據表明,企業所做的仍不足以減輕這一經常被忽視的風險。
“話雖如此,本區域企業越來越意識到應對貨幣風險的需要,並正在尋求銀行和供應商的幫助。”
她指出,由于冠病疫情導致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和全球增長放緩,預料這可能會促使更多的企業老板和財務總監重新思考公司的貨幣策略。
亞洲企業除了本國貨幣外,也是全球貨幣的重要交易者,尤其是美元。
此外,他們對人民幣的交易也越來越多。
報告說,知道對沖用在什麽地方可能最有用,以及如何最好地應對貨幣風險,對企業維護盈利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