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肝、脾、腎等其他髒腑器官相比,養心更抽象、更複雜一些。“心靜則神安,神安則災病不生”,養心不僅僅是滋養“血肉之心”,還要從養神、養氣等多方面考慮。這也不僅僅是飲食調理那樣簡單,更需要對情緒的控制、對欲望的控制。
養心的重點在于養神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說過,養生重點在于養心,而養心就要從養神開始。清代養生學家梁文科在《集驗良方》中寫道:“養生以養心爲主,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不病”,這裏明確地指出了心、神、人之間的緊密聯系性。
在中醫看來,要想養好心,首先要養好神。養神甚至比每天吃飯還要重要。那麽究竟什麽是“神”呢?用現代醫學理論來解釋,就應該是心靈或者是精神。也可以說,人的一切的生命活動,都是“神”的體現。
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養神”似乎有些玄妙抽象,其實,你只要記住兩個原則就可以了,一個是不要過度地耗神,另一個就是要保持心平氣和。中醫中認爲:神之機在目,也就是說,要想不耗神,就要少“熬夜”,保證眼睛得到足夠的休息時間,不要手機、電腦看個沒完沒了,這不僅耗神,更耗心血,不利于健康。
另一個“養神”的原則就是保持身心平和,現在的人,生活節奏緊張、壓力大,可以說每天都在“心神不甯”中度過,這對“養神”是非常不利的。生活中的挫折是難免的,不順心的事也會常發生的。這一切都是自然發展的必然規律。因此說,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心態平和一些,自然而然也就是在“養神”了。
靜養陰氣,可以長壽
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說過:“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沒有錯,但是在中醫理論中,更注重的是“靜”。我們不能說運動對健康不利,但是過多的、大量的運動,對心髒是沒有好處的。這裏可以通過幾個例子看一看:挪威的長跑奇才門森.恩斯特44歲死于心髒疾病;1956年奧運會萬米冠軍、蘇聯運動員庫茨48歲同樣死于該病;除此之外,還有蟬聯1960年羅馬和1964年東京奧運會馬拉松冠軍、埃塞俄比亞的“赤腳大仙”比基拉也是死于該病,時年才41歲。
有數據統計,長跑和馬拉松運動員因心髒疾病而去世的占到77.5%,而且很多都是世界名將。如果說他們本身心髒有問題,那又怎能取得超乎尋常的成績呢?所以說,他們能拿到世界冠軍,足可以證明之前的心髒是健康的、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卻又如此年輕地去世了,也就證明了一點:大運動量的鍛煉會傷害心髒,影響健康,並非是養心的選擇。這也就是我們中醫強調的的“靜養陰、可長壽”的原因所在。
其實,中醫中的“靜”,並非是絕對的靜止不動,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靜與動、陰與陽,只有在平衡的狀態下,人才會更健康,生命才會更長壽。而這種平衡,就是養心、養生所必須的先決條件。
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句話: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王八烏龜是有名的“慢性子”,但它們都能長壽,雖然例子不太恰當,但是這可以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靜”對心髒的好處、在養生中的重要地位。同樣的動物還有仙鶴、大象,雖然仙鶴會飛,但你看到飛的時候多還是站著的時候多呢?而慢吞吞的大象80歲的年齡,不是一般人類能比得了的。豹子的速度飛快,但只能活20年。
總之,要想養生,首先要養心,心髒好氣血充盈,人才能健康長壽。而養心的關鍵在于養神和養陰。不熬夜、心態平和才能做到氣定神閑,容光煥發。對于一些運動的選擇,要掌握好“度”,過猶不及,大量的運動對心髒並不好。慢運動、以靜養陰才是應該首選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