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傑在新中建交30周年之際,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暢談對兩國未來合作的多項願景,包括一起維護有規則的自由貿易體系、共同發掘金融及科技創新等的發展潛能。
展望新加坡與中國合作未來,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指出,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兩國攜手加強疫情防控;此外,兩國在維護有規則的國際貿易體系、金融、科技以及應對人口老齡化等方面,都有廣闊合作空間。
明天(10月3日)是新中建交30周年紀念日。1990年的這一天,兩國外交部長簽署建交聯合公報。在新中關系朝4.0邁進的時刻,王瑞傑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暢談對未來合作的多項願景。
作爲我國第四代領導班子主要成員的王瑞傑說,過去30年的經驗顯示,新中合作應符合兩國需求與國際形勢,放眼未來幾十年,一個重要需求是加強疫情防控合作。
他說:“現在主要的任務是抑制疫情,如果我們能夠抑制疫情,經濟與民間活動就可以逐漸開始,這是現在最關鍵的。”
王瑞傑也是新中兩國最高層級合作機制——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oint Council for Bilateral Cooperation,JCBC)的新方主席。冠病疫情暴發後,他與中國副總理、JCBC中方主席韓正通過兩次電話,兩國同意在公共衛生、冠病疫苗和檢測方面加強合作。JCBC也首次將抗疫與公共衛生合作納入議程。
王瑞傑以流暢的華語受訪時指出,冠病疫情加速了一些原有的結構性趨勢和發展,例如反國際貿易的浪潮在全球、尤其在發達國家越演越烈,而國際貿易對中國、新加坡,乃至各國發展都很重要,因此新中與各國合力維護有規則的自由貿易體系,是十分關鍵的課題。
他建議,各方繼續探討如何加深新中,以及亞細安—中國現有的自由貿易協定,並期許亞細安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盡快簽訂,對亞洲的經濟活力發揮有力的帶動作用。
曾任金融管理局局長的王瑞傑,也具體勾畫了新中在金融、人民幣運用,以及數碼金融合作的可能。他提醒,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留下的教訓是:金融對經濟的穩定與發展,至關重要。
區域基建有很大合作空間
亞洲許多國家有龐大的儲蓄,怎樣把儲蓄利用在具持續性發展的項目,值得加深研究。以基礎設施建設爲例,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重要概念,亞洲每年對基建投資的需求也高達1.7萬億美元(2.3萬億新元),然而若項目不適當或金融體系不牢固,就可能帶來很大風險。
王瑞傑表示,希望新中兩國以及國際多邊銀行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中國領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合作,共同培訓亞洲的官員,並且由官員、銀行家和投資者一同設計更好的平台以流轉資金。他相信,這項合作具有很大空間。
除了金融以及新加坡作爲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新中合作潛能,王瑞傑也一直留意全球金融數碼化趨勢、關注中國金融科技與商業創新,他強調,科技創新將越來越重要。
不論是制造業、服務業,還是在人口老齡化的現實下保持經濟增長,各國都必須更好利用科技和人工智能。新加坡不久前開啓了與深圳的智慧城市合作,他呼籲各方利用好該平台,啓動一些試點。
此外,保持樂齡人士的健康、處理養老問題,應對氣候變化,也是王瑞傑著眼的新中未來合作領域。
他說:“整個人類所面臨的一些共同挑戰,我希望各國能夠緊密地合作。”
新中建交30年 雙邊關系不止30年
今年是新加坡和中國正式建交的第30個年頭,但是兩國最高層的聯系與互動其實要再往前追溯10多年——早在1976年建國總理李光耀就已經對中國進行了首次正式訪問,並且與中國領導人毛澤東進行雙邊會見。
兩年後,1978年,時任中國副總理鄧小平也對新加坡進行首次正式訪問。
回顧新中關系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首先就提到李光耀與鄧小平兩位已故領導人,爲兩國關系所奠定的基礎。
1980年代,我國時任副總理吳慶瑞受委爲中國沿海開發區經濟顧問兼旅遊業顧問。此後兩國的雙邊關系一直加強,從1990年代建交至今,兩國已開展三個重要的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以及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該項目還發展出聯通東南亞與中國西部的國際陸海通道。
王瑞傑分析,這些項目都是以中國區域發展的需求與提升兩國合作爲目標,雙方也都付出了許多努力。
至于新中在經貿領域的互動與重要合作,曾任貿工部常任秘書的王瑞傑本人也是親曆者之一。
他憶述:“2000年,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我在多哈見證了這個非常有曆史意義的時刻。中國加入世貿經過很久的談判,進入世貿,對中國的發展、對全球的發展都有巨大影響。”
中國“入世”八年後,與新加坡簽署了雙邊全面自由貿易協定;2010年,亞細安與中國建成自貿區。王瑞傑說:“這10年內亞細安和中國的貿易有非常迅速的增長,對兩方面都有好處。”
在他看來,中國、新加坡以及本區域的發展,有許多相輔相成的方面,未來新中要繼續積極尋求合作項目,而兩國能有多項合作,原因在于經常性的高層交流。
王瑞傑說:“2019年,哈莉瑪總統訪問中國。李顯龍總理和各個部長也同中國一些部長、官員經常見面互訪,討論重要事情,加深彼此的了解,這是能夠有互信和理解的重要原因。”
設立JCBC負責策劃所有雙邊合作
“因爲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要。在我們擬定這些合作計劃方面,就能夠照顧到兩方面的需求,這樣才有更堅固的基礎來發展這些項目,這是非常重要的。”
王瑞傑也不忘補充,過去30年,我國企業也投入很大努力去了解中國國情和市場需求,以及怎樣配合中國的政策以及中國企業的突飛猛進發展。他說:“我很高興新加坡的企業能夠繼續保持和中國企業有很好的聯系。”
新中在多年的雙邊合作中,設立了副總理級的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oint Council for Bilateral Cooperation,JCBC),負責策劃所有的雙邊合作。
JCBC成立于2003年,第一任新方主席是時任副總理李顯龍,第二任新方主席爲時任副總理黃根成,王瑞傑則在去年從時任副總理張志賢手中接過主席棒子,並在重慶主持了去年的JCBC會議。
在JCBC框架下,新加坡與八個中國省份與直轄市,分別設有雙邊經貿理事會,通過理事會帶動兩國企業與中國地方政府的合作,推進經貿發展。這些理事會也幫助新方更好地了解偌大的中國裏,不同地區的發展需求和特色。
王瑞傑本人曾任新加坡—江蘇合作理事會新方主席,期間多次訪問蘇州,當地官員也來過新加坡多趟。他說:“我個人的經驗就是一旦有了區域合作理事會,我們對各個區域的需求和發展方向就有更好的了解,做的項目會更加適合。”
中國近年推進區域性的發展規劃,包括以重慶爲中心的西部大開發、北方的京津冀、沿海的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王瑞傑指出,這些區域發展對中國具戰略意義,若能更好地協調,將發展出各自特色,他呼籲我國企業加深對中國區域發展的了解。
新中多層次的合作機制,能夠在不同時候發揮作用,鞏固合作與回應需求。
今年2月7日,JCBC中方主席韓正和王瑞傑通電話,介紹中國的疫情。王瑞傑說:“當時武漢的情況非常困難,新加坡也和中國和武漢有很好的合作,互相贈送醫療物品,互相學習有關疫情的信息;我們也能夠把滯留在武漢的國人帶回新加坡,所以這種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他說:“我們的雙邊理事會能夠在不同情況下做出回應。無論是艱難時刻或是較好的時刻,這都很重要;患難見真情,這種關系對于雙邊合作非常重要。”
不一定是零和遊戲 中美競爭不須造成沖突
作爲世界強國,中美相互競爭在所難免,但兩國競爭仍應遵守既定國際規範和國際法;疫情當前,緊張的中美關系只會把世界推向分化、造成更大破壞。
被問到中美關系課題時,王瑞傑說,中美關系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中國是本區域一部分,又是快速發展的世界強國,美國是二戰後在本區域擁有重大利益的常駐大國。美國是新加坡最大海外投資國,中國則是新加坡最大貿易夥伴,本區域許多國家也和中美兩國保持密切關系。
他強調,中美競爭並不一定是零和遊戲,更不須要造成沖突。即使雙方爲權力和影響力而競爭,也應遵守既定國際規範和國際法,才能加強互信並建立適當機制來調解紛爭,建立互惠互利的關系。
在他看來,美國須根據中國日益強大的國際影響力,以及它在全球課題上不斷變化的利益,制定相應戰略對策。另一方面,隨著經濟與軍事實力日益壯大,中國也須做出調整,融入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體系,考慮到其他國家的利益和它們關注的課題。
中美在貿易、科技和安全等方面的競爭如何演變,將影響全世界以及未來數十年的國際秩序。中美合作的成敗,會直接影響世界應對氣候變化、核擴散和冠病等傳染病的擴散等迫切國際問題的進展。
王瑞傑呼籲中美負起重任,帶領全球克服冠病和未來的挑戰。在不明朗的時期,世界各國更應該在雙邊和多邊平台上攜手合作。
他說:“各國也必須共同維護開放和以規則爲本、多年來惠及我們的國際秩序和多邊貿易體制。這是我們確保本區域所有國家能長期繁榮的最佳方法。”
促我國企業學習中國企業家精神
王瑞傑記得第一次到中國是在1990年,當時他在警察部隊服務,與同僚到中國進行保安方面的交流。他還記得,當年的北京、上海“到處都是自行車”,長江上有很多小船,像早年的新加坡河那樣。
這些景象早已不再,過去幾十年裏中國的發展突飛猛進。他也形容,在多年接觸中,他看到許多中國官員十分聰明能幹,對中國情況也有很好的認識,是推動中國發展的一大動力。
中國的企業精神也讓他留下深刻印象。王瑞傑曾專程到傳說中“最有企業家精神”的溫州訪問,在一個小型陳列室裏,他看到數千個非常漂亮、不同品牌的手表,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個陳列室原來是企業自發、合力設立的。
爲了更好地服務買家,打入國際市場,溫州企業能夠與競爭對手合作打造平台,一同制定標准並進行産業分工,他們的企業精神讓王瑞傑贊歎。
王瑞傑說:“我希望我們的企業學習這種精神,雖然企業跟企業競爭,不過企業之間也會面對一些共同問題。怎樣合作解決共同問題,然後怎樣把自己的企業做得有特色,這是企業本身要做的。”
他指出,同理,國與國之間也需要彼此合作。“我們( 新加坡)是個小國,不可能什麽都做,所以我們怎樣有各自的定位,跟其他國家尋求合作機會,這種互利共贏的合作對企業的發展,對我們國家的發展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