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保育集團將探討推出更多方式,包括設立指定捐款渠道,讓公衆直接支持所關注的保育項目。
新加坡野生動物保育集團(Wildlife Reserves Singapore,簡稱WRS)首席生命科學官兼副首席執行官曾文豪博士日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回應WRS近期一項調查結果時,透露了上述消息。相關細節仍在籌劃中。
WRS今年5月委任市場研究平台Milieu Insight展開調查,了解公衆對保育的態度,以及推動他們采取行動的因素等。1098名16歲及以上的公衆參加了調查,當中,約95%是新加坡人。
調查發現,一半受訪者曾參加過野生動物保育活動,包括捐款支持某個項目、當義工,或在生活中做出一些親野生動物保育的改變等。至于從沒參加過這類活動的另一半,40%表示沒時間,39%不知從何開始。
大部分介于16歲至24歲的Z世代提到,要是有更多錢,會推動他們爲野生動物的保育工作付出更多。他們也指出,動力來自知道自己的行爲所産生的影響。
曾文豪指出,集團仍在研究調查結果,但會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調整相關的宣導方式。例如,讓Z世代意識到保育工作不一定需要錢,他們可通過其他項目,如參加義工計劃等做出貢獻;至于年齡介于25歲至34歲的千禧世代,集團在探討推出更多方式,包括設立指定捐款渠道等,讓他們更直接地幫助所關注的事項。
目前,WRS收到的捐款都會進入新加坡野生動物保護基金。過去10年,該基金已支持近50個本地和區域野生動物保育項目。
69%的受訪者認爲WRS爲動物提供了安全的環境,不過,只有39%認爲WRS幫助拯救野外的動物。
動物園不只是休閑景點
曾文豪指出,過去五年,WRS每年平均撥出200萬元,資助本地和區域野生動物保育項目。“這不包括我們照顧和治療本地野生動物,甚至安排集團的獸醫和動物飼養員到國外,幫助拯救當地野生動物等開銷……盡管受疫情影響,我們在這方面的承諾保持不變。”
他也提到,很多人會認爲動物園只是個休閑景點,不過今時今日,動物園的存在比過去更重要。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野生動物在外的存活率可能受影響,而動物園起到了保障“存續種群”(assurance colony)的作用,否則一些物種或面臨絕種。
曾文豪以2018年8月“移民”我國的60只聖島雞鸠(Santa Cruz Ground Dove)爲例說,聖島雞鸠的數量在自然棲息地所羅門群島一場火山爆發後銳減,後來經過多方合作,將60只聖島雞鸠移居裕廊飛禽公園,作爲“存續種群”。“如今,我們已成功繁殖了另30多只聖島雞鸠。”
他也提到,過去10多年,一些一度消失的野生動物重新回返本地野生環境。但是,這些動物一旦增多,可能出現人與動物的沖突。“公衆對這種情況的態度,目前還有很多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