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婦女花150元購買不粘鍋時,鍋底明明印上“德國制造”,但貨物送上門後,她才發現包裝盒子盡是華文字,她向當地廠家查詢後才得知貨不對辦。婦女立刻報警,隨後也向新加坡消費者協會投訴。
警方受詢時證實接獲報案,而消協也證實接到詢問。
這名婦女是61歲的楊秋航。她告訴《聯合早報》,她在10月9日上午10時許,到裕廊西1道第503座組屋底層一間商店前的臨時攤位,以149元買下這個直徑32公分,印有“德國制造”的不粘鍋。由于她身上沒有現金,而對方稱會提供免費送貨服務,所以她就選擇了貨到付款。
豈料收到貨後,楊秋航的錢姓女兒(36歲,財務主管)發現包裝盒上都是華文字,完全沒提到“德國制造”,倒是有“中山市”的電器公司生産字眼。錢女士上網查搜查並聯絡了這家電器公司,發現這個鍋其實是中國制造的。
她通過微信聯系公司表示要買鍋,而公司回複說他們是一家生産鍋子的工廠,能根據客人要求,印上他們指定的字體甚至圖樣。
過後,錢女士回到攤位要求退款,但女職員卻以包裝盒已破損爲理由拒絕退款。
錢女士再三質問職員,鍋子究竟是不是德國制造的,該名職員最終改口說是“德國品質”,不再提“德國制造”。
消協理事長黎學俊說,調查發現,楊秋航光顧的是一個臨時攤位。他說,根據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RCA)的記錄,印在收據上的公司名稱,並不屬于注冊公司所有。
根據消費者公平交易法令(Consumer Protection(Fair Trading)Act,簡稱CPFTA),供應商不能謊報任何産品的出産國,這麽做是種不公平的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