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20作爲我國四個20中最有份量的一位,一直以來都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但在攻擊11出現以後,轟20的輪廓變得清晰起來。
攻擊11是我國唯一成熟的隱形無人攻擊機,其采用了飛翼布局,沒有水平尾翼,連垂直尾翼都沒有,只是像一片飄在天空中的樹葉。從機體內部看,翼身融合部分空間都被充分利用。和其他布局相比,相同的幾何尺寸下,飛翼布局裝的東西更多。
攻擊11既然亮相了國慶閱兵,應該已經裝備了
攻擊11無人機的55度大後掠角非常有特色,而X47B複合後掠的外翼僅采用30度的後掠角, 按照馬赫角推斷,這意味著可以達到2馬赫一級的速度,大大超過單純作爲無人攻擊機的需要,這在飛翼式布局中屬于所謂的“高速飛翼”布局,速度對于攻擊無人機而言,比偵察無人機要重要得多,能大幅提高其在高烈度對抗戰場的生存能力。
攻擊11沒有采用類似B2的阻力控制舵那樣的被動姿態控制方式,而是用控制噴嘴進行主動姿態控制,噴出的是從發動機的高壓壓氣機引來的高速氣流,這也可以算作一種推力矢量控制吧,只不過噴出的不是燃氣,而是高壓空氣!因此攻擊11的速度和機動性都遠超X47B,有發展爲空戰無人機的潛力,也是對下一代轟炸機一種有益的探索。
攻擊11的邊緣非常尖銳,一看就是一種高速造型
但轟20絕對不是攻擊11的簡單放大, 小飛機和大飛機的氣動也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用將攻擊11簡單放大的方式設計轟炸機,何況轟20還是有人機。
雖然通過運20我國已經掌握了大飛機的基本結構,但轟炸機是直接用來作戰的,相比運輸機和偵察機,其對急加速和俯沖的要求更高,當年黑鳥就是滿足不了這些要求只能當偵察機。
世界上只有B2一種隱形轟炸機可供轟20參考,但飛翼使B2的缺點同它的優點一樣鮮明。
優點是B2的正面雷達反射只有0.1平方米,不用空中加油航程就達12000公裏,最大載彈量23噸,雖然看上去不大,但這是純粹的內部彈艙載荷啊!
缺點有三個,一是速度慢,B2裝4台GE F118非加力渦扇發動機,它是B-1轟炸機F101發動機的戰鬥機型號。與F101相比,其旁通比從2:1降到0.87:1。F118的額定靜推力僅8,618千克。推重比只有0.2,最大速度僅爲764公裏/小時,而且加速慢,簡直形同靶子。
二是大才只能小用,B-2轟炸機的兩個旋轉彈架能攜帶16枚AGM-129型巡航導彈,可在敵火力圈外安全的投射,但B52可以完成同樣的任務,而且攜彈量更多,那麽B2逆天造價的意義何在?它必須起到足夠的戰略威懾作用才對得自己的身價。
B2與B52同框
三是身手不夠利索,對于B2的機動性而言,如果單純依靠翼面控制,目前的飛翼布局在機動和敏捷兩個指標上是無法和常規布局的飛機相抗衡的。只能說B2依靠先進的飛控系統才總算克服了飛翼不穩定和方向控制能力差的缺點而已。
B2的機翼面積高達478平方米,按照正常起飛重量152200計算,翼載只有318公斤/平方米,容易受到亂流的擾動,不適合低空突防,推而廣之,似乎隱身飛行器都不適合,包括殲20在內。
隨著世界反隱形技術的不斷發展,速度慢、機動性差的隱身飛行器將首先面臨被淘汰的局面,被擊落的F117就是前車之鑒,B2作爲幾十年前的設計,也面臨過時,大家發現沒有,除了B2,所有飛翼布局的作戰飛機都是無人駕駛的,這絕非偶然,就是因爲B2的速度和機動性太讓人捉急了,其在四代機面前簡直就是一次性的高值易耗品。
當然,對大飛機不能要求它的機動性有多強,但至少速度不能太低,否則就會象常規潛艇一樣開火即被發現,被發現之後跑不掉即被圍攻。轟炸機的速度對我國有特別的意義,因爲轟20必須穿越數條島鏈才能扺達發射陣位,威懾美國本土,如果以B2那種速度,是沒有實戰意義的。
以我國的發動機水平,轟20實現超音速巡航是很困難的,但做到象逆火那樣的短時間開加力沖刺是沒有問題的。也就是說,轟20執行攻擊任務時可以不用超音速,但它必須有這個能力,因爲這是保命用的。
縱觀人類航空史,強調速度的飛機毫無例外都有高大垂尾,只要追求超音速,垂尾是省不掉的,所以轟20必須是帶垂尾的飛翼布局,既有隱形、載荷大的優點,又能達到較理想的速度,最最重要的一點是:飛翼布局對發動機的要求不高,比照B2,直接上太行就OK了!但如果是超音速,就必定不是傳統飛翼。由此看來,利劍無人機的加力飛翼絕不是一種無奈之舉那麽簡單。
利劍無人機的加力飛翼意味深長
加力版采用一種異化的飛翼布局
有了速度、機動性、隱形能力和載荷都較爲理想的轟20,我國才能真正建立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並具備可靠的二次核反擊,核潛艇的速度畢竟太慢,難以做出快速反應,轟20才是收放自如,看得見、摸得著的核子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