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無用的蝦蟹殼和木材也能制成藥品,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團隊“變廢爲寶”,希望利用廢物以降低制藥成本來造福世人。
國大昨天發表文告說,其工程學院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的研究團隊經過四年努力後,成功將蝦蟹殼制成治療帕金森症的藥物左旋多巴(L-dopa)。
迄今爲止,左旋多巴一般通過發酵葡萄糖來提取,每噸葡萄糖成本約600美元(816新元)。但國大研究團隊發現,螃蟹殼和蝦殼等甲殼貝殼類的廢料,經過特別化學處理後,也能制造出左旋多巴,而且每噸廢料成本只需100美元,可大幅降低藥品價格。
類似的化學過程也可將木材廢料轉換成有助于生成膠原蛋白和軟骨的成分脯氨酸(proline),並用于制造保健品。相較于現有的純生物生産方式,這一化學過程的速度更快,生産率也更高。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加強,更多人傾向于廢物利用以降低對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負責領導研究團隊的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副教授顔甯和助理教授周康,希望這項新開發的技術不僅能以更可持續的方式生産高價值的化學産品,也可減輕填埋垃圾的壓力。
周康受訪時說:“生物過程擅長制造複雜分子,但化學過程可快速轉化很多生物過程無法有效利用的廢物。兩者相結合,取長補短,可更有效地利用現有的工業及生活廢料,爲社會提供更多樣的産品。”
顔甯則透露,團隊計劃把更多廢棄資源轉化爲高附加值産品,例如將發電站廢氣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學方法轉化爲乙醇,再由生物過程生産富含蛋白質的酵母,希望能用作肉類替代物。
這項用甲殼貝殼廢物生産左旋多巴的研究今年3月在權威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而通過廢棄木材生産脯氨酸的研究則于7月發表在學術期刊《應用化學國際版》(Angewandte Chem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