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呼籲有地住宅居民采取額外防蚊措施,包括把沒使用的容器倒置放在遮蓋處、定期擦洗噴泉內部表面,以清除可能附著在上面的蚊卵,以及清理溝渠和屋頂檐槽,若無法清除積水,應在水中加入Bti殺蚊藥。
劉智澎 報道
國家環境局進行稽查時發現,有地住宅的伊蚊滋生率以及居民染上骨痛熱症的風險更高。通過捕卵器偵測到的埃及伊蚊數量也連續七周增加,當局提醒防蚊工作仍不可松懈。
環境局昨天發文告透露,今年首九個月,有地住宅的骨痛熱症病例占全國病例總數約四分之一,而有地住宅居民染上骨痛熱症的風險,也比住在私人公寓和組屋的人高出許多。單在8月和9月,有地住宅每10萬個居民中預計約有820人染病,發病率比公寓和組屋居民高出三至六倍。
文告指出,有地住宅的地形更有利于伊蚊滋生,因爲面積較廣,結構和容器類型也更多樣化。除了家中常見的花盆托盤和家用容器,有地住宅的噴泉、溝渠和屋頂檐槽也是伊蚊滋生的溫床。
根據民情聯系組(REACH)今年8月進行的調查,有地住宅居民最關心本地骨痛熱症的情況,但只有少過半數的受訪居民表示,曾在過去一周疏通阻塞的溝渠和屋頂檐槽,或在裏面加入Bti滅蚊藥。
環境局呼籲有地住宅居民采取額外防蚊措施,包括把沒使用的容器倒置存放在遮蓋處、定期擦洗噴泉內部表面,以清除可能附著在上面的蚊卵,以及清理溝渠和屋頂檐槽,避免堵塞和積水。若無法清除積水,則應在水中加入Bti殺蚊藥消滅伊蚊孑孓。
病例下降速度放緩 每周新增數量持續居高
根據環境局文告,盡管上周新增的565起骨痛熱症病例,比前個星期少了約5%,但病例下降的速度已放緩,而且每周的新增病例數量仍持續居高。截至前天(29日),我國今年的骨痛熱症累計病例達3萬2806起。
埃及伊蚊數量也連續七周增加,當局設置在住宅區的捕卵器偵測到的伊蚊數量,自9月初起增加了26%。
至于骨痛熱症黑區,截至前天共有162個,比前個星期少了15個。上周從黑區名單除名的四個地區包括:出現193起病例的樟宜路/赤果路、碧山11街(112起)、加美路/錫蘭巷(106起),以及梅路/麥奈雅路(57起)。
環境局也透露,今年出現的2819個黑區中,已有2657個被除名,占黑區總數約94%。一些較大的黑區傳播率也已放緩,例如出現91起病例的芬薇路,過去兩周平均每天出現少于一起病例。
不過,全島的黑區總數仍處于高水平,環境局與跨機構骨痛熱症防治小組將繼續在一些大型黑區展開病媒控制行動,包括大巴窯1巷、巴西立第10通道、卡門街/誼立園道、劍橋路和正順花園。
環境局提醒,即便過了5月至10月的骨痛熱症傳統高峰期,過去五周的骨痛熱症病例仍徘徊在每周500起至600起之間,加上埃及伊蚊數量增加,下來幾個月可能引發另一波骨痛熱症高峰。
因此當局呼籲國人,尤其是住在骨痛熱症黑區的居民,應在家中陰暗角落噴灑殺蟲劑、定期使用驅蚊劑,以及穿長袖衣和長褲;每周也應進行至少一次“滅蚊五步驟”,確保住家環境沒有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