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表示,殡儀館綜合大樓會是一個爲逝者、喪親家庭,以及廣大社群提供莊嚴環境的現代化殡儀設施,而當綜合大樓建成後,將爲本地未來的殡儀館和殡葬設施定下新基准。
占地1.1公頃的翡珑山新殡儀館綜合大樓建成後,除了設有12個停柩廳,也備有商店售賣鮮花和葬品等,以及餐飲鋪。
國家環境局和建屋發展局昨天發文告公布,殡儀館綜合大樓的設計咨詢合約頒給LAUD Architects團隊。
當局2013年宣布拆除位于阿裕尼路上段的翡珑山骨灰甕安置所和兩個私營殡儀館,以便開發比達達利新鎮。前年公布殡儀館綜合大樓計劃時,表明建築將融入周圍的綠色設計,並盡可能減少對居民的幹擾。
文告指出,殡儀館綜合大樓會是一個爲逝者、喪親家庭,以及廣大社群提供莊嚴環境的現代化殡儀設施。這棟矮層建築將采用自然色調,屋頂和庭院空間也將有園景設計等,以融入周圍的地形和綠意盎然的環境。
停柩廳和殡葬商店等設施的入口將對內面向大樓的庭院,並巧用設計元素和建築格局,盡可能讓喪禮儀式在公衆視線以外進行。殡儀館綜合大樓將設中央焚燒爐,方便家屬焚燒冥紙,但不會建設骨灰甕安置處和火化場。
環境局和建屋局在2018年撰擬殡儀館綜合大樓的設計綱要和構想時,已咨詢殡葬業者,下來也會如此,也將把合適的業界建議納入設計中。當局說:“殡儀館綜合大樓建成後,將爲本地未來的殡儀館和殡葬設施定下新基准。”
殡儀館綜合大樓原定2024年竣工,但受冠病疫情影響,預計2025年才會建成。
新加坡殡葬協會會長洪子生說,有了專爲殡葬用途而設的建築,不僅能爲逝者家屬提供更多隱私和更理想的環境去送別親人,也能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他進一步希望兀蘭區殡儀館的競標者也具備實力,以打造一個溫馨優雅的殡葬設施。“成熟組屋區可能經常有人辦喪禮,不論在停車位或聲音等方面都會造成居民的困擾。”
環境局去年初宣布于未來10年在四個地段發展新的殡儀館場地,分別位于兀蘭工業園E8區、宏茂橋63街靠近新捷運巴士車廠一帶、武吉巴督23街工業區一帶,以及萬禮路靠近現有的萬禮骨灰甕安置所一帶。
組屋底層和多用途亭子 10年來年均辦8000場喪禮
另外,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部長傅海燕昨天在國會以書面回答議員陳有明醫生的詢問時透露,2010年至2019年,組屋底層和多用途亭子每年平均進行約8000場喪禮。在殡儀館、宗教場所和私人住宅進行的喪禮比較少。
她說,隨著人口老齡化,到了2040年,我國每年預計有4萬人左右過世,喪禮空間等殡葬設施和服務需求將相應增加。“永續部和環境局將同其他政府機構如國家發展部、建屋發展局和市區重建局等密切合作,關注喪禮空間的長期需求,確保在需求出現前,已備好所需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