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20歲的年輕女孩在拍完藝術照9天後,疑似因影樓的套路消費而自殺。她一直患有抑郁症,而影樓2000元的套餐變成1萬多元,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相信我們大多數人在生活中也一定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一開始目標明確,只想辦理最基礎的一套項目,然而抵不過銷售人員的遊說,稀裏糊塗點了頭,當恍悟過來自己其實並不需要這些額外項目時,已經爲時過晚。
落座臨窗位前不告知有最低消費的餐廳、吃完才知道一碗面要100元的火車站小吃店、被帶到購物中心才發現還是要替導遊刷業績的‘純玩不購物’旅行團……
沒有道德底線的無良商家爲了賺錢,會使勁渾身解數,誘惑你跌入陷阱。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對201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73.8%的受訪者遇到過“消費潛規則”。
其中,裝修(46.3%)、家居産品(40.2%)和電子産品(35.2%)領域被認爲最容易出現“消費潛規則”。
除此之外還有:網購(31.5%)、餐飲(28.0%)、旅遊(34.8%)、影樓(18.2%)等。
走過最遠的路,就是這些無良商家的套路,真的防不勝防!所以提高識別能力十分重要。
1、提高識別能力和警惕意識
問清楚再消費!遇到疑惑的問題甯可多問一句,也不要擔心被說“不爽快”。
發生糾紛後,記得要保留證據,消費記錄(收轉賬信息)和聊天記錄等都要截圖保存起來,作爲日後維權的依據。
2、擁有維權意識
現在投訴的渠道有很多,市場監管部門、消費者之家等都可以接受消費者的信息反饋。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負責部門。
例如醫藥衛生行政系統、金融管理系統、工商管理部門和民航總局。
在必要情況下,也可以使用法律訴訟的途徑維護自身的權益。
3、堅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忍一時風平浪靜”並不適用在發生消費糾紛時。
對于這些無良商家的仁慈,就是對自己和其他受害者的殘忍。
無良商家見你態度軟和,很好拿捏,只會得寸進尺。恰當的強硬態度反而讓他們不敢小瞧你,更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你不是第一個受害者,但只要將商家的“消費潛規則”舉報給相關部門,就有可能是最後一個受害者。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如流水,不義之財爲禍害。
唯利是圖,終將受到法律的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