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認爲,要強化社會韌性,意味著人們既要懂得重視團隊精神、相互扶持,並以公共利益爲優先,又要能獨立思考並付諸行動,將與衆不同的創新點子加以實踐。
要成爲領先區域的金融與科技樞紐,新加坡除了要網羅更多頂尖人才,也須強化社會韌性。這意味著人們既要懂得重視團隊精神、相互扶持,並以公共利益爲優先,又要能獨立思考並付諸行動,將與衆不同的創新點子加以實踐。
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昨天在第三天的新加坡科技論壇(Singapore Tech Forum)上,與美國雲端科技公司Salesforce創辦人兼主席和首席執行員比尼奧夫(Marc Benioff),針對如何運用科技打造更具包容性的社會進行了一小時的對話。活動由美國風險投資基金Hustle管理合夥人辜詩燕主持。
隨著本地社會因各國人才加入而變得更多元,長年在美國打拼的新加坡人辜詩燕詢問尚達曼,我國該如何建立社會韌性,確保各族群和文化能夠相容。
李顯龍總理日前在同個論壇上向國際科技人才招手時曾指出,本地人難免會因外來人才增加而倍感壓力。要減少社會摩擦,李總理認爲需要雙方努力;外籍人士得努力融入,本地人也應體諒引進外來人才的用意。
我國需要團結精神而非從衆效應
在尚達曼看來,我國需要的是一股團結精神,而不是規範群體行爲的從衆效應。他也認爲,人們必須更能夠獨立思考,並以更大的勇氣去開疆拓土,實踐理想。但尚達曼強調,獨立思考與剛愎自用的個人主義有別。
“本地有一些與衆不同的起步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做事方式與別人不一樣,這說明它們獨立思考,沒跟著規範走。但與衆不同不代表它們一定自恃過高。如果全體社會都更創新、更具創造力,就會爲每個人創造機會。”
尚達曼提到,若從各地冠病疫情來看,新加坡、新西蘭、韓國、香港和台灣等地之所以能更有效防控疫情,是因爲絕大多數民衆都以公共利益爲重。“如果你認爲戴口罩或遵守防疫措施侵犯了個人權益,那每個人都會變得更糟……但如果你相信公共利益,相信人人都有責任,那每個人就會變得更好。”
除了對公共利益的重視,尚達曼認爲,各國要在後冠病時代盡快複蘇的另一關鍵,在于政府和企業是否認真在人民和員工身上作出投資。他指出,規模較大的企業在這方面舉足輕重,因爲只要大公司協助拉拔供應鏈上下遊的中小廠商,一同推動提升員工技能,整體勞動隊伍的素質和待遇就有望向上提升。
尚達曼強調,在發展經濟的當兒,政府絕不能忘了照顧龐大的中産階級以及那些輸在起跑點的國人。他指出,若一切交由市場機制決定,資源和機會的分配將變得更兩極化。
“如果我們把經濟看當做一個社會生態系統,而不僅僅是商業生態系統,我們就能創造機會,從上遊的教育開始,再到工作……那我們就能創造一個機會平等、人人都能分享經濟發展果實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