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的傳承在中醫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但科研可推動中醫藥的持續發展和現代化。大衆醫院爲開拓中醫藥的調研工作踏出第一步,通過新的電子診病系統讓科研小組收集相關科研資料,爲傳統中醫學的療效提供依據。
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昨天出席大衆醫院46周年院慶,並在致辭時說,傳統中醫藥在新加坡的醫療保健體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而爲了讓中醫藥能更有力地輔助現代醫療,就必須重視中醫藥的持續發展和現代化,搭起中醫與現代醫學的溝通橋梁。
“在臨床實踐方面,中醫非常講究辨證論治及個性化的治療。隨著我們逐漸把科研結果建立起來,我促請各中醫機構一起合作,結合本地中醫師的臨床經驗和科研結果,爲本地中醫設立一些基本的臨床實踐標准和准則。”
許寶琨指出,大衆醫院通過新的電子診病系統,爲開拓中醫藥的調研工作踏出第一步,讓其科研小組收集相關科研資料,爲傳統中醫學的療效提供依據。
大衆醫院院長羅桂清醫師在致辭時說,爲了更加有效地支持診病及提高管理素質,大衆醫院在今年5月開始啓用一套全新編寫的電子診病系統,其中設置的新功能將可強化科研能力,並協助發展中醫臨床研究。
明年成立兩個委員會審批科研相關申請
此外,從明年1月起,大衆醫院將成立科研管理委員會以及道德委員會,這兩個委員會將負責審批與科研相關的項目申請事宜。
許寶琨也指出,衛生部去年與中醫界展開多次意見收集和討論,希望透過集思廣益,爲中醫界的未來發展做出規劃。其中一個重要的共識是,中醫藥的發展需要通過教育、臨床實踐,以及科研三方面的相互融合來積極推動。
他也鼓勵各中醫機構利用衛生部設立的中醫藥研究補助基金,積極開展中醫藥臨床科研。此外,在教育方面,衛生部也在今年4月實施了中醫師的強制性繼續教育,中醫師也可利用衛生部設立的中醫藥發展補助金,獲得高達80%、每年頂限爲200元的補助,幫助中醫師抵消繼續教育課程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