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于今年7月10日舉行1965年獨立以來的第13屆全國選舉。在這場大選中,人民行動黨獲得了選民明確的委托,順利蟬聯執政,但與此同時,反對黨也更加進取,國會的議席總數有所增加。
除了一系列的網絡競選活動爲新加坡選舉政治打開了新局面,選民對政治更多元的訴求在這場瘟疫時代的大選中也彰顯出來。忙于幕後的朝野政黨義工,除了要適應因冠病而實施的新競選規則,也在這一年重新認識本地的政治文化新常態。
防候選人被網民抹黑 行動黨義工見招拆招
本屆大選在冠病疫情期間舉行,因不能辦實體集會,政治人物改爲透過網絡平台爲競選造勢,形成全新的政治景觀。
不過,選民接觸選舉相關信息的渠道變多,各政黨也必須更關注輿論導向,因爲只要稍有不慎,一些網絡信息的迅速傳播可能隨時打擊候選人的形象,甚至影響整個團隊的勝算。
對29歲的人民行動黨瑪麗蒙區支部黨員黃茵绮來說,團隊在這次競選期間確實必須適應數碼科技挑戰,也要學習使用新的傳播工具,如利用面簿直播功能辦競選集會。然而,黃茵绮也認爲,很多時候新的東西大家可以很快上手,反而是網絡輿論生態的發展讓她感到擔憂。
運用社媒須隨時保持謹慎
瑪麗蒙區本屆大選從碧山—大巴窯集選區劃分出,全新的單議席選區由行動黨新人、新加坡武裝部隊首位女准將顔曉芳挑大梁,自然引來關注。
從說話方式到舉手投足,網民如用放大鏡一般檢視候選人,每個支部的義工因此也要幫忙留意各平台的反饋和留言,包括要應對不實的信息。
問黃茵绮他們如何應付網民對顔曉芳的任何批評,她在受訪時抛出簡單的八個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對候選人有信心。大家一般也希望把關注點拉回到服務選民上,而不要被負面的留言影響。只不過我個人覺得,這次大選讓我意識到,我們對于社交媒體的使用,要隨時保持審慎的態度。”
黃茵绮解釋,她近期看Netflix上的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就認識到,不能輕易將社媒上所看到的當成“全部真相”。她說:“例如,面簿或許會因接收信息的習慣,一直投放類似的信息。久而久之,我們對事情的理解會變得狹隘,包括政治,而且還不自知。”
雖年紀輕輕,黃茵绮資曆不淺。從19歲還在初級學院念書時,她就到行動黨支部服務,目前也領導瑪麗蒙區支部的青年團,並負責擬定該區的溝通策略。這名華文教師指出,若與當年她加入行動黨時比較,現在的青年要直接參與政治,選擇變多了,這是好事,更是民主社會裏自然的發展。
“像這次大選,我也看到其他政黨吸引到一些優秀的人,他們也真心想爲人民服務,因此對于政治變得更多元化,我是期待的。此外,過去我加入政黨對政治的概念較模糊,現在經曆幾次大選,我也發現自己身爲人民行動黨人的身份意識加強了。”
擔憂年輕一代未來 年過半百參政盡綿力
反對黨新加坡前進黨的邢益財是到了即將邁入耳順之年時,才參加政治。今年58歲的他原已可享受退休生活,但每當看到兒子那一代的年輕國人爲應付生活而面對壓力,他都覺得有些不安。
“我們那一代的人似乎可以不管政治,專心發展事業,只要努力,生活不會面對太大的問題。但我發現新加坡一直引以爲豪的唯才是用制度並不完美,現在好多年輕人都覺得,不是努力就行了。”
邢益財在去年前進黨創黨初期,到該黨當義工,試圖透過爲一個新的政黨服務,來認識本地的政治景觀;2020年則是邢益財人生重要的裏程碑,在選舉期間,他第一次直接投身政治活動,還擔任前進黨楊厝港區候選人羅舒玉的競選代理。
前進黨由80歲的前行動黨議員陳清木醫生創立。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邢益財指出,許多年紀較大的黨員見陳清木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新事物,也願意多做嘗試,他則希望能盡點綿力,改變政治氛圍,鼓勵國人更自在地談論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政治事務。
邢益財沒有當過競選代理,除了要熟悉疫情時期的新競選規則,他與團隊義工在大選期間也必須勘察選區,了解區內住宅分布與選民特征。
雖羅舒玉後來以39.17%的得票率敗選,邢益財指出,目前前進黨在楊厝港區繼續耕耘,而且希望在冠病期間更專注照料區內租賃組屋的低收入居民。
工人黨社區基金 “藍色運轉”需求顯著增加
在冠病肆虐的這一年,另一反對黨工人黨社區基金的旗艦環保項目“藍色運轉”,需求則顯著增加。基金會的義工過去每月一次會將收集到且被棄置但狀況良好的物品,如冰箱、洗衣機和櫥櫃等,分發給工人黨選區內的貧困家庭,如今則增加到每月多達三次。
負責統籌“藍色運轉”的基金主席陳慧晶指出,工人黨選後負責管轄新的盛港集選區也有租賃組屋,這或許也是活動需求增加的原因之一。他們今年估計協助了60戶至70戶家庭。
陳慧晶希望吸引更多義工參與項目。她說:“人的物質欲望難克制,新加坡人更是喜歡買新物品。如果一些東西還能用,與其棄置,大家捐出來或許能減少心中一些愧疚。我們希望‘藍色運轉’下來能成爲更多人參與的環保運動,大家既能做善事,也能拯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