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一項針對151名看護者的調查發現,照顧精神分裂患者的責任通常落在介于46歲至65歲的婦女身上,占總調查人數的40.3%。她們大多是病患的姐妹、母親或女兒。
這項調查研究照顧精神分裂患者可能帶來的影響,由新加坡照顧者聯盟與醫療設備企業強生公司在前年第四季聯合展開。
調查顯示,盡管71.6%的調查對象擁有高等教育學曆,43.2%的看護者月入不超過2000元;每10人當中少于四人全職工作,每三人中則有一人辭去工作照顧病患。爲此,看護者最希望得到經濟和情緒方面的援助。
照顧者聯盟運營及合作負責人吳錦漢解釋,大多精神分裂患者需要日常照顧,確保他們每天吃藥以控制病情。
調查發現,近八成的看護者會積極協助病患服藥,而近六成相信專業護士若定期上門爲病患注射長效藥物,以代替口服藥物,可大幅度減輕看護者負擔。
吳錦漢說:“我們須探索更多治療方案,比如給看護者提供更多專業協助和日間護理設施,並且提高有效減輕看護者負擔的新藥物使用率,讓看護者能重返工作崗位,實現其經濟和專業潛能。”
發揮母性本能 前高管離職照顧成年兒子
現年25歲的兒子在五年前患上精神分裂症時,艾莎(假名,51歲)正擔任高薪管理層職位。面對兒子逐漸惡化的症狀,包括幻聽、幻覺、憂郁、抗拒與別人溝通,甚至離家以致家人須報警尋人,艾莎無法專注工作。
她休了一年無薪假,但最終離職,成爲全天候看護者。
“想投身照顧孩子是母性本能,加上丈夫當時的薪水較高,就由他繼續賺錢應付家庭開銷。我一向注重事業,離職後仿佛迷失了方向,很難相信自己近50歲了還須重新尋找人生方向。”
衛生部數據顯示,精神分裂症影響我國1%的人口,屬于嚴重精神疾病。它可造成情緒、思維、言語、認知、行爲和自我意識大變,具體起因不明,但可歸咎于基因遺傳或環境等因素。
艾莎的兒子目前醫藥和往返醫院接受治療的費用等,每月多達2000元。加上從雙薪家庭轉爲單薪家庭,一家八口更是得束緊腰帶,夫婦倆無法讓孩子參與學校海外交流活動,26歲的大兒子也退學幫忙照顧弟弟。
爲了方便帶兒子出門,丈夫買了一輛二手車。艾莎解釋,很多人爲精神病患貼上負面標簽。“每當兒子在公交上開始自言自語時,一些人會用異樣眼光或難聽的言語對待他。”
調查顯示,23.1%的精神分裂病患看護者經常遇到異樣的眼光和冷嘲熱諷,稍微超過一半則不時遇到類似情況。
專科醫生:僅少數患者會有暴力行爲
鷹閣醫藥中心心理專科顧問醫生王啓承解釋,大多數人誤以爲精神分裂患者會對他人或自己造成傷害,或者有暴力傾向,但其實只有非常少數患者會有這類行爲,而大部分都是遭受歧視的受害者。
多年來照顧兒子,艾莎因睡眠不足而高血壓攀高,也曾出現糖尿病前兆。曾因兒子半夜精神病發作,但過了營運時間被主治醫院拒于門外,只好到心理衛生學院求助,艾莎和丈夫多次情緒崩潰,抱頭大哭。
透過參與照顧者聯盟提供的線上課程,她學會如何更好地照顧自己。“我很慶幸有家庭成員幫忙分擔責任,身旁朋友也時常問候、安慰,但對孤軍奮戰的看護者而言,社會上也應該有更多輔導或支持小組,積極向他們伸出援手,並提供一站式服務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