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暴發時全球科研領域在信息交換等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但在全球防疫的協調工作方面,衛生部衛生科學長陳祝全教授認爲,他會打個不及格的分數。
陳祝全昨天參加“淡馬錫店屋對話會”第一場討論時指出,疫情剛發生時,暴發疫情的國家已經竭盡所能遏制病毒的傳播,這時候如果其他國家都盡力攜手防疫,那冠病就會是一個只在區域範圍內傳播的疫情。
“但各國沒有做到這一點,使得最初染疫的地區已恢複正常時,其他地區才開始出現傳播……冠病在全球不同步暴發最終導致疫情難以控制的情況出現。”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生物資訊研究院副院長(研究)莫勒—斯特羅(Sebastian Maurer-Stroh)則認爲,以全球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平台已經收到來自145個國家的380,000多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爲例,這個方面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
他說:“這些數據不斷增加……但我們需要所有國家都繼續提供資料,才能更好地了解病毒如何傳播。”
另外,陳祝全指出,冠病是一場發生在社交媒體時代的疫情,各方對于錯誤虛假信息或許可以處理得更好,因爲“虛假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讓公共衛生和社會對疫情的應對措施更複雜”。
陳祝全也強調,冠病疫苗全球獲取機制(簡稱COVAX)等于是一艘邊建造邊航行的船,相關條規還在不斷地完善中,“只要疫苗能夠更快、更多地提供給低收入國家,並因此更快地將疫情控制下來,那就是很大的成功”。
參加第三場討論的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傳染病重點研究項目主任王林發教授則指出,科學家接下來可以更密切地合作,人工智能也會扮演重要角色,但更重要的是“法律和政治需要趕上科學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