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計劃參與率已超過我國之前設下的目標,政府也會在完成攜手防疫器的派發工作後,強制規定所有人必須使用“合力追蹤”。
“合力追蹤”雖然記錄了確診病例與哪些人接觸過,卻不能從中得知這些人到過哪些地方做了什麽,也無法找出感染源頭。這個工具只是我國追蹤病例的其中一個手段,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追蹤工作。
截至昨天已有超過八成國人加入“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計劃。
計劃參與率已超過我國之前設下的目標,政府也會在完成攜手防疫器的派發工作後,強制規定所有人必須使用“合力追蹤”。不過衛生部傳染病管理司司長李堅明副教授前天受訪時指出,屆時這個追蹤工具不會取代傳統的追蹤工作,兩者相輔相成。
他解釋:“‘合力追蹤’不會讓我們知道對方到過哪些地方、做了什麽、當時是否戴口罩等,也無法找出感染源頭,這些還是得通過傳統的追蹤和訪問接觸者這個重要環節來完成。”
不過傳統訪問過程費時費力,這時“合力追蹤”和SafeEntry就能派上用場。
李堅明說:“就算病患不記得或不知道跟哪些人接觸過,通過‘合力追蹤’就能查到這些人的身份。SafeEntry則記錄病患到過哪些地方,喚起對方的記憶後,我們就能追問他們在這些地方做了什麽,追蹤過程更加精簡快捷。”
發現和隔離密切接觸者從原本四天減半至兩天
有了這些工具,發現和隔離密切接觸者所需的時間從原本的四天減半至兩天。
李堅明強調,防疫的關鍵是要確保這些工具有超高的使用率,以便相關當局能夠更快找到病例接觸者。他因此促請公衆出門時攜帶防疫器或啓動‘合力追蹤’應用,也務必掃描SafeEntry。
除了追蹤病例接觸者,“合力追蹤”數據也能用作刑事調查,一些公衆因此擔心這項科技會侵犯個人隱私。
這是否會讓一些人對“合力追蹤”存疑,不去使用?李堅明說,當局當然擔心使用率下降,不過他也希望公衆能夠了解,這些工具的用意,是爲了保護用戶及他們的家人朋友。
“少了這些科技,追蹤工作會慢很多,每花多一分鍾追蹤,就意味著病毒會有多一分鍾能夠擴散。與病例接觸的可能是你的家人或朋友,使用追蹤工具能幫我們盡快找出這些人,防止他們將病毒傳播給他人。”
全球各地出現新一波疫情,李堅明強調,我國必須實行一系列措施才能遏制病毒的傳播。他將我國防疫策略比喻爲多層瑞士乳酪,每層乳酪都有漏洞,但疊在一起就能起到集體保護作用。
“我們不能單靠一個措施,大家在使用‘合力追蹤’和SafeEntry之余,還是需要遵守所有安全管理措施,並在能夠接種疫苗時抓緊機會。”
病例須進行全基因組排序 找出本地傳播病毒株特性
幾乎所有本土感染病例都會進行病毒全基因組排序,以找出在我國傳播的各種冠病病毒株的特性。
衛生部傳染病管理司司長李堅明副教授說,當局過去一年來密切關注不同病毒株的特性,並嘗試爲所有本土感染病例進行全基因組排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以找出病毒株的種類和源頭,當中包括源自英國、傳播力更強的B.1.1.7變種病毒株。
根據衛生部前天的文告,有三起早前確診的社區病例透過全基因組排序,被發現受B.1.1.7病毒株感染,而且可能有關聯。
至于輸入病例,當局會根據病例趨勢選擇性進行排序。去年10月至11月在烏節文華酒店履行居家通知的13起輸入病例先後感染冠病,也是透過全基因組排序發現他們之間的關聯。
排序過程複雜 一般需要數周時間
李堅明解釋,排序過程相當複雜,一般需要數周時間。“要確定有哪些病毒株,就得爲病毒基因組的一大部分進行排序,但有時病毒量不足,須培植病毒,就會耗費更多時間。”
他也強調,不是每一次排序都會獲得結果。“若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呈陽性的病患樣本內沒有活病毒,就無法培植和進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