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ateries人事部主管王詩佳指出,很多本地求職者比較願意應征餐廳經理等她形容爲“比較好聽”的職位,但人手較爲短缺的後廚員工以及服務員等職位卻難以填補。
本地餐飲業發展前景樂觀,近期也有好些新餐飲店面開張,但業者指出,該行業眼下的發展受人力資源的限制,如果無法突破這一困境,接下來可能會遭遇瓶頸。
勞動力發展局2月第一周舉行招聘會,讓餐飲業雇主在友諾士的終身學習學院現場面試求職者。參加招聘會的包括經營台灣夜市小吃餐館“吃在台北”與日式炭燒餐廳“但馬屋”的本地餐飲集團Creative Eateries,以及雙勝西餐館(Swensens)母公司ABR控股。
去年,我國餐飲業雖然曾受冠病阻斷措施影響一度禁止堂食,只能讓顧客打包食物回家,但這個行業在本地的發展前景仍然比較樂觀。Creative Eateries人事部主管王詩佳在招聘會場外受訪時,就向記者指出,僅僅是上個月,他估計本地就有近100個新的餐飲店面開張。
求職者願加入餐飲業 但可能不會長期奮鬥
人力部日前公布的統計數字也顯示,截至去年10月,在鼓勵雇主提前聘用本地員工的招聘獎勵計劃下,餐飲業以增聘1萬7800名本地員工排在首位;在職業前程配對網站(MyCareersFuture.sg
)上招聘的餐飲業職缺當中,也有近1萬個屬于餐飲業,顯示這個領域仍有不少就業機會。
王詩佳說,該公司過去半年已經五度參與招聘會,但仍未能找到足夠人手填補所有空缺,目前仍有40個職缺。
她指出,很多本地求職者比較願意應征餐廳經理等她形容爲“比較好聽”的職位,但人手較爲短缺的後廚員工以及服務員等職位卻難以填補。“病毒阻斷措施解封的時候,有不少人申請餐廳經理的職務,每輪招聘會都能聘到幾人,他們目前仍在公司服務,但其他職位比較難填補。”
王詩佳認爲,本地求職者可能短時間內願意加入餐飲業,但可能不會長期奮鬥。“其實餐飲業發展得不錯,有增長的機會,但招聘非常困難,業者很難找到人手推動業務的發展。”
她也告訴記者,本區域市場的增長潛力備受看好,但本地餐飲業者很難找到願意到國外開辟疆土的本地人。“如果能夠派人到海外,帶著這裏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對本地企業海外拓展會有很大的助力,但願意出國工作的本地人很少,因此目前想要進軍海外只能通過特許經營或者合資等方式。”
餐飲業向來離職率較高 疫情加劇人手不足問題
ABR控股人事經理林蕙君則發現,尋求餐飲業就業機會的求職者過去比較少被裁者,但本地經濟受冠病疫情沖擊之後,申請該領域職位的多達八成是被裁者。
她指出,由于西餐廳使用的餐盤無論體積或者重量都相當可觀,會申請洗碗工、服務員等職位的有不少是年長求職者,公司得考慮他們的體力能否滿足工作需要。
林蕙君也指出,餐飲業向來的離職率就比較高,疫情也加劇了人手不足的問題,包括失去一部分每天往返新馬兩地的員工。
此外,從今年1月開始,服務業可聘用中低技能客工比率頂限進一步調低至35%,S准證客工比率也減少至10%,對餐飲業者來說是雪上加霜。
ABR控股目前仍有180個職缺有待填補。林蕙君指出,爲了擴大員工來源,公司多年來接納黃絲帶計劃下再尋生計的釋囚,也聘請特需者,但還是不足以填補人力缺口。
她也說:“參加招聘會能幫我們找到一些員工,但招聘的速度有可能趕不上職缺出現的速度。”
餐飲業支持漸進式薪金模式 如何落實“技能階梯”是難題
全國職工總會探討在餐飲業推行漸進式薪金模式,餐飲業者對此非常支持,但這個行業的“技能階梯”如何落實是一大難題。
曾經是新加坡餐飲業協會會長顧問的同樂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長周家萌受訪時說:“餐飲業目前有嚴重的人手短缺,使得我就算想送人去培訓或出國考察都成問題。那我們要如何爲技能提升創造條件?”
Creative Eateries人事部主管王詩佳在招聘會場外告訴記者,中餐廚師是招聘的一大難題,因爲本地幾乎不具備系統培養中餐廚師的條件。
對此,周家萌指出,業者曾經嘗試創辦培訓學校爲中餐廚師培養新人,但這個舉措八年前就因爲生源不足、培訓開支太大以及缺乏師資等因素終止。
“大火快炒是中餐的特點,中餐廚房向來都給人油煙大而且比較熱的印象,人們普遍認爲日餐和西餐廚師的工作環境比較好。可是你看看我們旗下的同樂貴賓樓後廚,有冷氣,地板也是幹幹的,還是請不到人。”
廚師壓力大甚至倦怠 甯願改當小販做老板
此外,一些曾在餐館工作的廚師也選擇當小販,自己當老板,周家萌指出,這主要是餐館長期人手短缺,廚師特別忙碌,壓力也非常大,一些甚至出現倦怠(burnout)的問題。
他也強調,餐飲業是冠病疫情中少數還在請人的行業,人們得了解中餐館廚房的工作環境已經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