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嶽遍布華夏大地,或綿延千裏,或高聳平原盆地之上,格外險峻。其中三山是華夏遠古傳說之地;五嶽是中華文化的興盛之地。三山五嶽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對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發展與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廣爲流傳的三山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中國五嶽,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禅相結合的産物,後爲道教所繼承,被視爲道教名山。五嶽分別是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嶽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北嶽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五嶽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的象征。
泰山是“五嶽”之首,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又稱東嶽,中華十大名山之首,位于山東泰安,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産名錄,中國首例自然文化雙重遺産項目。文化遺産極爲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裏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陰市境內,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岩山。憑藉大自然風雲變換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聲有色的勾畫出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衡山,又名南嶽,是我國五嶽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海拔1300.2米。由于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嶽爲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清人魏源《衡嶽吟》中說:“恒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惟有南嶽獨如飛。”這是對衡山的贊美。
山西恒山,原名高是山、玄武山、崞山,後附會北嶽恒山故事,明後期建北嶽廟,清順治被定爲北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爲五嶽,揚名國內外。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南10公裏處,距大同市62公裏。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甯武關虎踞爲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爲“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中嶽嵩山橫跨荥陽、新密、鞏義、登封、偃師、伊川、洛陽等市縣,全長60多公裏。主體部分在登封境內,分東西兩部分,東爲太室山,西爲少室山。太室山主峰爲峻極峰,海拔1494米,少室山最高峰爲連天峰,海拔1512米,兩山各有36峰,合稱嵩山72峰。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爲三山五嶽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爲道教聖地,遺址遺迹衆多,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徐霞客曾兩次遊黃山,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感歎。李白等大詩人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被稱爲黃山四奇。黃山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名錄》,生態保護完好,動植物衆多。
廬山(Mount. Lu)地處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境內,瀕臨鄱陽湖畔,雄峙長江南岸,三山五嶽中三山之一。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約25公裏,寬約10公裏,綿延的90余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爲中外遊客所向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遊覽勝地。曆代題詩極多,李白《望廬山瀑布》尤爲著名。
雁蕩山主體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台州市溫嶺南境。《載敬堂集》載:“雁蕩山以瓯江自然斷裂,分北雁蕩山和南雁蕩山。近人以景觀區位,有北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東雁蕩山、中雁蕩山之稱。雁蕩山,形成于一億二千萬年以前,是環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中一座日至紀流紋質破火地。其開山鑿勝始于南北朝,興于唐 [5] ,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總面積450平方公裏,500 多個景點分布于8個景區,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稱勝。其中,靈峰、靈岩、大龍湫三個景區被稱爲“雁蕩三絕”。特別是靈峰夜景,靈岩飛渡堪稱中國一絕。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爲蕩,南歸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