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新加坡初創企業的重要推動者,新加坡國立大學(NUS)設定了一個目標——成爲東南亞與中國創新創業集群所在地。這樣的願景一旦成真,將遠遠超越一所高等學府的使命。
Carousell,99.co,ShopBack,MoneySmart……過去10年間,NUS校友們在母校的支持下,一手創立了這些新加坡家喻戶曉的企業。
事實上,自新加坡國立大學邁出創新與創業探索的第一步以來,已經有整整一代的校友在各行各業大放異彩。
從1988年成立的創新與科技型創業管理中心(後更名爲新加坡國立大學創業中心),到今天的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機構,都在新加坡和海外的創新創業活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機構下設兩個著名項目——新加坡國立大學海外學院(NOC)和伯樂格71(BLOCK71)。
國大海外學院主要爲本科生提供了衆多海外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們能夠交換到全球各大著名的商業中心城市,可以在創業公司開展實習,同時在頂尖的合作院校學習創業課程;BLOCK71則是一個全球性創業網絡,旨在幫助初創企業快速成長並進入新興市場。
這兩個項目協同發揮作用,由國大企業聯絡辦公室(ILO)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與商業化落地。此外,ILO專注于將學校的研究成果推向市場,並管理由此産生的知識産權。
其實,這些僅僅是國大創業型人才培養工作的冰山一角。
除此之外,國大還舉辦衆多初創企業孵化設施及各種大型活動,比如:創新科技展(Innovfest unbound)、初創公司座談會等。
過去5年來,國大企業機構企業聯絡辦公室在促進創業創新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取得了超過670個專利授權,並孵化了80多家科技型創業公司
梅彥昌(Freddy Boey)教授自2019年4月起就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常務副校長(創新與企業),他把過去30年奠定的堅實的創新創業基礎稱爲“I&E 1.0”。
他表示,“國大在推動本土企業實現全球影響力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大是建設Singapore Inc.的先行者之一,在前國大企業機構CEO曾莉莉(Lily Chan)博士的領導下,國大海外學院和BLOCK71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爲國大樹立起了強大的品牌形象。”
作爲國大企業機構和ILO的現任負責人,梅彥昌教授將會如何打造“I&E 2.0”,引領國大的創新創業事業再續輝煌呢?
培養企業家
將國大研發的技術推向市場或授權給第三方機構,自然能夠爲學校創造可觀的收入。然而這並非國大設立創新創業( I&E )的初衷。
梅彥昌教授表示:“新加坡國立大學首先是一所教育機構,創新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的目標不僅是獲得專利或創造利潤,也要培育企業家。我們更注重培養人才,而非扶持企業。”
教授簡介
Prof Freddy Boey丨梅彥昌 教授
新加坡國立大學常務副校長(創新與企業)
主管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創新、創業、轉化研究以及研究生教育四大領域所推展的計劃與活動
工業4.0時代對于科技創業者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這裏說的創業者,不單指那些精通技術的創業者,還包括那些開創深度科技創新企業的創業者。
深度科技(Deep tech)指以基礎科學和技術重大突破爲基礎的前沿性、顛覆性技術,有望解決世界性的重大難題,如癌症或氣候變化。
新加坡政府向深度科技投入了大量資金,在這方面居于領先地位。梅彥昌教授表示:“我們目前擁有相當數量的深度科技項目等待發布,社會也會認可它們的吸引力,將這些技術推向市場很有意義。”
他認爲農業科技和醫療科技是當下的熱門研究領域,這兩個領域在解決國內外食品供應和人口老齡化問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梅彥昌教授認爲,“企業家們必須走向市場,新加坡是一個小國,我們必須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地方。”
雖然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都雲集在硅谷和新近崛起的波士頓,但梅彥昌教授認爲,最讓人激動人心的發展變化就發生在“我們的後院”——充滿活力、人口衆多的東盟地區和中國。東盟國家6.5億人口,一半以上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越南和泰國,中國擁有14億人口。
正因如此,新加坡國立大學將自身定位爲地區內科技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節點。
“通過在新加坡與東南亞以及中國之間建立聯系,新加坡國立大學可以爲地區培養大量的人才。” 梅彥昌教授表示,人才流動應當是雙向的。我們需要鼓勵新加坡的人才積極到海外發展,同時也要吸引海外人才來到新加坡國立大學,讓國大成爲他們走向國際的前哨站。這樣,他們也可以把國大的技術帶回去,造福他們的國家。
那麽,對于I&E2.0有什麽樣的規劃呢?
梅彥昌教授透露:“我們將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加強一些重點項目以創造更多價值,而深度科技領域將是重點。”未來幾年,我們的重點將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1 逐步建立起國大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 (Graduate Research Innovation Programme,簡稱GRIP) ;
2 推動海外學院NOC項目升級爲“NOC 2.0”,將覆蓋範圍擴展至博士生;
3 啓動全新的創業學碩士課程項目;
4 在BLOCK71體系內設立加速器項目 (Residential Accelerator Programme) 。
一年制的創業碩士課程項目 (Master of Science in Entrepreneurship) 旨在培育創業型人才,相比傳統學術類教學方式,該項目將更加注重實踐。
項目學員在通過加速器項目集訓之後,將利用國大現有的知識産權和技術,切實展開創業實踐,有些還能獲得國大提供的種子基金。加速器項目將爲學生提供直接支持(包括咨詢指導和技術支持),幫助他們將想法落地。
新加坡制造
一些從新加坡國立大學起步的初創公司創始人(或聯合創始人),已經成功地將業務擴展至東南亞與中國。
其中包括:
Matthew Low (人文與社會科學2009) 和Kester Poh (計算機2009)
Aichat,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爲品牌方集成及管理市面上熱門即時通訊應用的聊天機器人。
Ramees Ansar (計算機2005)
Circles. Life,亞洲第一家全數字化的電信和消費公司,向用戶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數字服務。
Wang Bin (工程學2008)
Taidii,創新的學前管理系統,搭載了最新的傳感和通信技術。
Shamir Rahim (理學2007)
VersaFleet,支持供應鏈自動化的運輸管理SaaS系統。
Kelvin Teo (工商管理2010)
Funding Society,東南亞最大的在線P2P借貸平台,面向中小企業。
Tan Peck Ying (理學2011) 和Caleb Leow (設計與環境 2015)
Pslove,一家女性科技創業公司,通過其移動應用和設備解決女性健康問題。
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 (GRIP)
2018年9月設立的“GRIP”是企業聯絡辦公室戰略的一部分,目的在于指導研究生和研究人員創建深度技術初創企業。
經過層層選拔的團隊,將用12個月的時間參與研討會、咨詢輔導、産業聯動和孵化支持等,學習創業技能和經驗。每個團隊都能獲得高達10萬新元的資助,並有機會向外部投資者推介自己的企業。
新加坡國立大學承諾爲GRIP方案投資2500萬新元,並計劃在五年內推動250家初創公司誕生。
目前,已有40多支創業團隊完成了GRIP項目,其中多個團隊已經獲得了資金補貼。
梅彥昌教授表示,這一數字比此前企業聯絡辦公室分拆數量的2倍還要多。他說,“我相信GRIP能夠培養出大量企業家,改變新加坡的創新創業局面。通過GRIP項目訓練後,他們會更加專注,獲得資金的幾率也會提升。”
“把GRIP想像成一個魚塘,它可以孵化大量的小魚苗。我們孵化出的魚苗越多,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大,有的小魚甚至能夠成爲大魚或者‘獨角獸’—— 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
BeeX和Craft Health就是兩條前景光明的“小魚苗”,都是第一批 GRIP項目誕生的創業企業。
BeeX由Goh Eng Wei(工程學2013)和Grace Chia(工程學2014)創立。他們的自動水下航行器系統爲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海洋檢查和維修活動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曆經7年研發,BeeX的AUV技術誕生于一項由工程和計算機專業本科生共同參與的項目, Eng Wei和Grace正是其中的參與者。
BeeX的聯合創始人Goh Eng Wei (左) 和Grace Chia (右) ,與他們開發的AUV技術
“海下設施如水下油井或海底電纜和管道的檢查和維修,通常由遠程操縱的潛水器或人工完成。利用AUV可以使航行器或潛水員免于下海,從而爲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節省成本,甚至能夠挽救生命。”國大先進機器人技術中心副研究員Goh Eng Wei博士表示。
Craft Health由藥劑師Goh Wei Jiang博士(理學2012及工商管理 2018)和Lim Seng Han博士(理學2011)共同創立,該公司是向保健品經銷商和制藥公司推廣其3D打印平台,爲顧客提供個性化定制營養補充劑和藥物。
Goh Wei Jiang博士和Lim Seng Han博士是大學同學,後來同在醫院藥房工作,2017年讀博時,兩人決定展開合作。
Lim Seng Han博士 (左) 和Goh Wei Jiang博士 (右) ,Craft Health的聯合創始人
“我們在工作中都看到了病人在服藥時的困難。患者通常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按時按點地服用特定藥物很麻煩。我們的想法是,利用3D打印技術,將不同的藥物和營養補充劑混合並定制成一片藥,每天服一次就好。”Goh Wei Jiang說。
他們開發的3D打印機能夠根據需要,及時改變藥片中的活性成分,以及每種活性成分的釋放速度。
通過GRIP項目的訓練,兩支創業團隊都熟悉了創業的各個流程,其中包括從産品設計到市場驗證,從業務建模到戰略制定,以及知識産權保護和許可。
對商業思維不足的創業者來說,這些課程非常有啓發。Lim Seng Han博士說,“Wei Jiang擁有MBA學位,我沒有商科背景,甚至完全不懂‘股權’和‘可轉換票據’這些術語的含義,爲期三個月的‘初創企業速成課’以及研討會幫助我提升了商業知識水平。”
他們還表示,GRIP所帶來的幫助並不僅限于此。他們還可以利用國大的資源,如實驗室設施和企業秘書服務;有機會與業內人士建立關系,聽取他們對商業計劃的寶貴建議;還能獲得相應的宣傳和媒體曝光,從而有助于初創企業獲得投資者和行業合作者的青睐,以及其他參與者的支持。
剛完成爲期一年的GRIP項目,BeeX和Craft Health正准備搬遷至校外的新辦公地點,招聘更多員工,並爲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
他們准備在未來一至兩年內推出試點産品,並希望屆時能夠看到更多像他們這樣由深度技術研究人員轉型的創業者。
“科學家就是要致力于找尋更好的解決方案,爲今天帶來顛覆性創新産品。是時候證明自己了,要讓科研計劃變成現實!” Grace Chia說。
推動區域流動性
許多國大的本科生都參加過NOC海外學院項目,並利用這段經曆實現創業志向,類似的成功案例舉不勝舉,Carousell(旋轉拍賣)和99.co正是衆多成功案例之一。
自2002年第一批NOC的學生前往硅谷學習以來,該項目的合作夥伴已擴展到全球十余所院校,其中包括兩個新增設的兩個地點:
1. 東南亞:同學們有機會在3個月的實習期跨越印尼和越南的四個城市;
2. 中國深圳:對國大本科生和研究生開放。
“在NOC 2.0戰略下,國大研究生群體(約10,000人,占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將更充分地參與到該計劃之中。研究生群體的加入,擴大了我們的深層次技術人才培養庫,”梅彥昌教授表示。
實習結束後,GRIP的學員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與母校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保持聯系,獲得關于創業方面的更多見解。
創辦BeeX的Grace Chia在大學本科階段,就參加了在北京的海外學院項目。她在北京實習期間,了解到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方式。隨著BeeX打入中國市場,這些經驗都將派上用場。
Grace回憶說:“實習期間,我的老板告訴我現金流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和 Eng Wei決定先將BeeX存在腦海裏,等我們擁有足以支持未來兩三年正常運作的資金,才開始啓動。GRIP提供的10萬新元正是Beex的啓動資金。”
自2011年至今,BLOCK71已經從默默無聞成長爲如今科技生態系統的建設者和全球連接者,並在四個國家擁有7個海外機構。其中6個分支機構位于東南亞和中國,3個分別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雅加達和日惹(NOC海外學院所在城市)。
BLOCK71的創業者可以利用這一生態網絡進入新興市場,了解和獲得市場需求,與全球初創企業社群建立聯系,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國大企業機構和合作方的資源與人脈。
數據分析與商務智能公司Holistics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Vincent Woon (工商管理2008)就是BLOCK71創業群體中的一員。
2015年,Holistics 在BLOCK71新加坡正式創立。兩年後,它成爲了首批入駐BLOCK71雅加達的創業公司。
Holistic至今仍以BLOCK71雅加達爲基地。Holistic的第三個海外辦公室設立在越南胡志明市,這也是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Thanh Dinh Khac(工程學2009)和Huy Nguyen(計算機 2012)的家鄉。
曾參與NOC硅谷項目的Vincent Woon表示,“BLOCK71新加坡不僅爲我們提供了經濟實用的辦公地點,還提供了與其他創業者互動交流的空間。在這裏,我們從其他創業者身上獲益良多,比如獲得産品的使用體驗反饋、口碑推薦和客戶支持。”
Holistics到BLOCK71雅加達設立辦公室時,也獲得了非常多的支持。
加入我們!
國大校友在全球擁有超過31萬個社群,在推動大學的 I&E 2.0願景方面能夠發揮強大的作用。你是否願意做出貢獻?以下建議也許會給你帶來啓發:
1
如果您是初創企業的創始人:
選擇國大初創企業跑道
國大企業機構的大部分創業服務都屬于“國大初創企業跑道”,這是一個綜合的孵化器兼加速器計劃,爲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如辦公空間、咨詢導師、專業服務、人際網絡和資金等。
加入國大創業村 (NEV)
NEV于2017年啓動,旨在利用大學、校友和在校學生之間的關系,培育一個活躍的創業社群。NEV會舉辦內部交流活動,讓初露頭角的創業者有機會與經驗豐富的校友進行互動,建立聯系。
“我們擁有不同的職業背景和專業領域,大家可以互相啓發,爲彼此打開大門。”連續科技創業者、NEV聯合創始人Kelly Choo (計算機2008)表示。
NEV內部交流活動爲國大初創企業提供了自薦並與經驗豐富的校友建立聯系的機會
2
如果您能夠提供資金支持:
投資一家國大初創企業
作爲風險投資公司SeedPlus的合夥人、天使投資人,NOC硅谷校友Foo Tiang Lim(工程學2010)爲很多科技型創業企業提供了幫助。他投資的兩家公司,共享電動滑板車運營商Neuron Mobility和金融科技企業Xfers,都是由國大校友創立。
“在工作和生活上,我從母校社群獲益良多。對我來說,回饋社群、幫助NUS新一代的創業者是件有意義的事。“Foo Tiang Lim說。
3
如果您在海外:
創立一支創新創業基金
“國大校友會海外分會可以設立一筆投資基金,用來投資學校的初創企業。他們也可以發起獎學金計劃,資助本國有興趣的學生和研究人員來國大接受創新創業方面的培訓。”梅彥昌教授說。
在梅彥昌教授的領導下,進一步催化並整合BLOCK71的計劃將逐步開展。爲期三個月的加速器計劃即將啓動,面向參與到BLOCK71新加坡的初創企業和個人創業者。
梅彥昌教授表示,博士創新項目也在討論中,該項目要求博士候選人“找到未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通過這些舉措,我們將培養優秀、精通科技的企業家,並建立知識産權數據庫,創業者可以利用它來影響全球社會與經濟。”
截至目前爲止,2,800多名國大本科生參加了NOC海外學院項目,這些校友共創建了超過660家公司。自2011年以來,Block71爲600多家科技型初創企業提供支持,國大企業機構生態系統每年誕生300多家在孵企業
“創業型大學”
過去三十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創新創業領域取得了很多令人自豪的成就,孵化了許多在地區內廣受好評的初創公司,例如:被收購的Zopim和TenCube,成功上市的 Biolidics和Unum。
展望I&E 2.0,梅彥昌教授強調以教育爲中心的宗旨始終如一。
他說,“孵化器固然重要,但我們關注的重點是人才培育,而非實體空間。新加坡有能力培養一流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我們需要確保他們高質量的科研成果能夠造福社會,無論是在新加坡,還是在全世界。”
鋪設一條從實驗室到市場之間的道路,能夠加速科研人員的創新成果商業化,對社會産生積極影響,甚至改變世界。
借鑒有“創業型國家”之稱的以色列,梅彥昌教授說,“當有人會沖著新加坡國立大學創業實力慕名而來時,說明我們已經是實至名歸的‘創業型大學’了。”
文章英文版原載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官網,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爲THE THINKING BEHIND ‘SINGAPORE INC.’
作者:Wanda Tan
翻譯:李柏慧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