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社保制度被評爲亞洲最佳退休儲蓄機制,代表了人們生活幸福度。
提早開始規劃自己未來的生活,增加自己的幸福指數,是當代年輕人們一項新的必修課~
70年代出生的新加坡人,與30年前的人相比,無論是受教育程度,還是如今的收入、生活品質都更高了。
存款中位數是過去的3倍…
在這份《跨代之間關鍵社會經濟成果》報告裏,分出40-70年代的社會經濟特性。而其中70年代出生的人,各項數據基本都明顯領先,公積金存款中位數甚至超立國一代3倍!
而且不僅CPF高,工資也更高,理所當然以後退休生活的品質也會更好。如果你要問原因是什麽?答案便是“書中自有黃金屋”~
70年代出生的人,讀大學的比例達到44%!加上具有專業文憑的人,共占了66%,這個數字比40代來說翻了近5倍!
隨著升學機會增加和教育素質提升,新加坡人的教育程度一代更比一代強~而學曆越高,意味著更加容易找到工作和賺取更高的工資。
報告顯示,在邁入40歲後的收入是5,900元,這數字剛好也是立國一代中年時的2.1倍~公積金存款中位數則是110,100元,是立國一代的3倍。
擁HDB率也超過80%
對普通民衆來說,衣、食、住、行四個方面涵蓋了大部分的生活幸福度,而“住”的幸福感是其他幾項無法替代的。
新加坡在“居者有其屋”的政策下,讓50年代到70年代出生的人們基本都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組屋。光是“擁屋率超過80%”這幾個字,就已經足夠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安穩幸福。
不僅讓人們更容易買到房子,政府也一直在盡心盡力想辦法提高人們對于“家”的需求,這也是新的組屋越來越智能、便捷、美觀的原因。
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産研究院主任程天富說:“在70年代出生的人可能面對的會更大,因爲薪金收入沒有增長得比這個價格增長的比率更快,那麽他們需要工作更久去儲蓄來購買房子。”
考慮到如今的低結婚率和較小家庭,導致支援相應減少。政府還承諾,接下來將繼續給予有需要的國人更多援助。
孤獨終老的可能大
雖然高學曆帶來了更高的薪資、更好的物質生活,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卻擔憂:“現實是很多人會一人老去。
他們可能有子女,但可能無法完全承擔老年的重擔,甚至不在新加坡。也有沒結婚或結了婚沒孩子的,因此爲退休做准備非常重要。 ”
報告還顯示,70年代人的參工率達到89%!這個數據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現在的人們不再像以前一樣,有足夠多的時間顧及到家庭。
隨著年輕的新一代接受更國際化的教育,這一代開始的“獨居老人”會比以往多很多。
有了錢、有了房子、有了更健康的生活品質和更高的壽命,我們是時候提前思考一下未來的人生。
一方面努力生活好好工作,另一方面早早培養自己興趣愛好、強身健體,畢竟身體才是本錢,只有擁有了強健的體魄,老了我們也可以到處去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