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 走不動了爐火旁取暖 回憶青春多少人曾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李健
一位名叫Robert Jedrek的新加坡網友
在Facebook上上傳了
多張拍攝于20世紀70年代的老照片。
這些照片記錄了當年珍貴的新加坡城市之景。
那時候的新加坡剛剛建國不久,
不管是政府和人民
都對這個年輕國家的未來充滿殷切期望。
即使鄰國——越南還在發生戰爭,
新加坡政府毅然開始了工業化道路,
大力發展工業活動。
爲了加快使新加坡成爲商業中心,
1971 年到 1976 年間,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
先後在蘇黎世、巴黎、大阪和休斯頓
建立新的海外辦事處。
除此之外,1970至1980這10年間,
還有許多值得紀念的事件:
1970年,
新加坡政府開始“不鼓勵”男性新加坡公民留長發,
而留長發的遊客也被拒絕入境新加坡。
當年最收歡迎的,
日本音樂家喜多郎和英國搖滾樂隊Led Zeppelin,
也被禁止進入新加坡;
1973年7月21日,
總理李光耀爲新加坡國家體育場主持開幕。
一個多月後,
第七屆東南亞半島運動會在國家體育場掀開序幕
(SEAP Game,9月1日至9月8日),
這是新加坡第一次主辦的大型體育盛會;
1974年4月,
新加坡電視台第一次播放彩色電視節目。
同年, 淡馬錫控股成立,
這是新加坡政府所全資擁有的幾家公司中知名度最高的,
新加坡財政部對其擁有100%的股權;
1977年,
總理李光耀提出“十年清河,十年河清”的治理計劃,
制定並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
綜合實施了搬遷改造和汙水治理等多種整治措施。
10年後的1987年,
新加坡河面貌煥然一新:
昔日汙染的河水經過淨化,
保留下來的舊建築物翻修一新,
岸邊的老屋和貨倉大多改造成綠地和其他休閑服務場所,
新的摩天大樓如雨後春筍般矗立起來,
美麗的河岸令人流連忘返。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年留下的珍貴照片。
看看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
以及在當下再無法看到的新加坡城市之景。
城市戲台
圍在一起看戲的人們
市場裏的生鮮攤位
路邊賣豆花水的小販
家禽攤位
碼頭的擦鞋匠
搬運貨物的工人
能看出,那時候的新加坡城市規劃已較爲規範
唐人街的高樓
路上的汽車越來越多
還未完全開發的聖淘沙
連結聖淘沙的纜車
城景
教堂
港口的漁船和遠處的高樓
伫立在新加坡河邊的魚尾獅
20世紀70年代的新加坡充滿希望,
盡管城市比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要小很多;
盡管大片的地區仍是大海,
許多土地也尚未開發。
正如一篇文章裏所寫,
對于老百姓而言,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是新加坡最佳生活的年代,
因爲“居者有其屋”、 “販者有其攤”,和”駕者有其車“。
即使是普通人,
也能夠很從容面對高素質生活。
他們發揮所長,
以自己的本事建立自己的事業和自己的小家園。
而正是這些人的辛苦付出,
才有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