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名校之路記者供圖
作者:名校之路記者
新加坡是除了中國之外,華人華裔占比最大的國家,也是現代中國了解世界的橋頭堡。1978年11月5日到14日,鄧小平爲了尋找社會發展經驗,依次訪問了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這三個國家中,新加坡給小平留下的印象最深。爲了開啓中國的未來,鄧小平向李光耀取經。中國改革開放就是借鑒了“新加坡模式”,成就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迹。
2019年9月29日,“新東方亞洲名校之路”的最後一站,我們踏上了這個南洋色彩和本土理念共存、危機意識與和諧精神並重的新加坡。在參觀新加坡美術館時,恰巧遇到著名畫家吳冠中的畫展。在異國他鄉看到中國畫家的展覽,內心的喜悅無以言表。吳冠中曾經解釋過:“新加坡是我尊敬的一個國家,它的道德品質介于中西方之間,文化與中國接近。”可見,這種道德文化的連接,也是很多中國人喜歡來新加坡學習和工作的原因之一吧。
夜幕下的新加坡濱海灣
我對于新加坡的最初印象,還是從電視劇開始。20世紀80年代,中國還處于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人還沒有走出國門。30多集的《人在旅途》電視劇,讓我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確實很精彩。它的主題曲《人在旅途》,更是家喻戶曉的歌曲。那時縣城大街旁邊商店的音響,經常環繞著:“從來不怨命運之錯,不怕旅途多坎坷。向著那夢中的地方去,錯了我也不悔過……”
星耀樟宜的雨漩渦
落地新加坡的第一站就是樟宜國際機場,這是最獨特的、也是公認的全球第一機場。除了一般機場的功能,新加坡還把它變爲超級購物中心。特別是“星耀樟宜”,位于一號航站樓前方,由薩夫迪建築事務所設計,耗資17億新幣(約85億人民幣)建成。它還沒有完工時,就已經拿了幾個國際大獎:2016年國際建築設計獎、2016年MAPIC最佳未來購物中心獎和2016年MIPIM亞洲未來最佳項目銀獎。這裏有著名的雨瀑布,高達40米,據說是世界上最高的室內瀑布。白天看水是水,晚上燈光閃耀,就如夢如幻了。這裏有天懸橋、迷宮世界、森林谷等景點,還有電影院、各式餐廳、各種商店滿足娛樂、飲食和購物需要。很多人乘機,都在四五個小時之前達到,可以充分休息,放心購物。
樟宜機場購物中心
在品牌引進方面,樟宜機場絕對是實用性的“拿來主義”,超過280家特色品牌商店和餐飲店,幾乎全世界最好的品牌都在這裏荟集。我們看到英國倫敦超棒龍蝦餐廳Burger & lobster、美國的紐約“超級神堡”Shake Shack、丹麥的冰淇淋Anderson’s ice cream、意大利披薩店 Pizza Express等,當然還有來自于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美食。據新加坡的朋友講,新加坡在各個方面都是開放的,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吸納過來,讓這裏變爲東西交融、南北荟萃之處。
關鍵是,樟宜國際機場這麽好的地方,還是新加坡“無中生有”,通過填海造陸建造的。爲了發展機場,確立新加坡國際港的地位,李光耀曾力排衆議,主張將國際機場從原來位于更北邊的巴耶利峇遷址樟宜。機場一旦擴建,樟宜面向大海的位置,更能夠通過填海獲得更多發展空間。
受困于狹小的國土面積,新加坡近年來通過填海增加土地。1965年新加坡獨立時,它的面積只有581.5平方公裏。經過多年發展,50多年時間,增加了140平方公裏,2018年達到721.5平方公裏。除了自然演變帶來的變化之外,絕大部分新增國土都是通過填海造陸而來。新加坡除了擴充國土之外,還有效利用了立體空間。地下交通及各種設施非常完善,同時也很好利用了地上空間。濱海灣公園遠遠望去面積不大,但走進去才看到內部的層次和高度,這種空間利用效率非常之高,令人贊歎。
魚尾獅
作爲新加坡的圖騰魚尾獅(虛構的魚身獅頭的動物),新加坡市中心著名噴水雕塑,它是由新加坡華人林浪新爲旅遊標志設計的形象,成爲了新加坡的城市地標。這種創造能力,是新加坡發展的核心動力。中國前駐新加坡大使張九桓接受《中國日報》專訪,他說李光耀曾經說過:“現在大家都說新加坡發展的不錯,可是我們這些人的祖輩都是廣東、福建沿海的窮人,都是在過去那個年代生活困難才到海外去下南洋,希望能夠打拼一下、闖出一翻天地來。”我們在參觀新加坡博物館,看到李光耀接受采訪時錄像。他談到新加坡別樣的建國經曆,多次哽咽,潸然淚下,令人動容。當年新加坡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整個國家處于一窮二白的狀態。經過數年奮鬥,成爲世界上發達國家之一。
人們都說新加坡是“花園城市”,但新加坡正在努力轉型爲全球化“花園中的城市”,這不是文字遊戲,一個字代表了城市建設的不同標准和方向。新加坡地處赤道,終年綠色覆蓋,炎熱的氣候、東海岸、椰樹和漁艇等,都展現出了新加坡獨特的南洋情調。著名詩人邱菽園在《晚過嘉東》一詩中這樣形容新加坡的自然風光和天氣:“平原馳道帶疏林,隔絕炎雲一徑深。錯落矶亭涼汐信,分行椰竹淨秋心。風敧漁艇回帆受,雨漬樵蹊引草侵。時有蠻花開爛漫,紛予內美入騷吟。”
濱海灣花園瀑布景觀
新加坡在物種方面,吸納和引進了很多國家的地區的植物,在這個城市得到了集中呈現。在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我們在三個相鄰的南花園、東花園和中花園就看到三個風格迥異的水岸花園。花園裏能夠看到來自于南美洲、非洲、地中海地區等各色植物,特別是一些古樹,看起來至少有幾百年的曆史,能夠移植到此,並存活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各種不同氣候特點的植物,能夠在同一個穹頂之下,同時並存,也是一個奇迹。
天空樹
這特別像新加坡社會。新加坡地處于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宗教文化交彙之處,本身也有各種族裔和宗教影響。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新加坡也存在嚴重的種族和宗教問題。新加坡獨立建國之後,一直提倡各族裔平等相處,大家都是新加坡人。通過國家認同而淡化種族,讓各族人民能夠友好相處。在新加坡有號稱“牛車水”的唐人街,這裏由中華的各種商品和美食;也有“小印度”街區,是印度商品的集散地。
濱海灣露天音樂會
新加坡河是一條連通海洋的河流,靜靜地流淌在新加坡的城市中心。我們從克拉碼頭出發,這裏曾經是用來卸貨的一個小碼頭,經過開發後已今非昔比了,成爲了新加坡市區最新的一個娛樂場所。遊船經過克裏福碼頭,轉回來到魚尾獅公園,再回到克拉碼頭。新加坡河兩岸燈光閃耀,與高樓大廈構成了現代化場景。1938年,郁達夫接受新加坡《星洲日報》的聘請,擔任其副刊編輯。他從福建出發,從香港中轉,途徑菲律賓馬尼拉,12月28日來到新加坡,第一站就是紅燈碼頭,現在稱爲克裏福碼頭。郁達夫在旅居新加坡期間,曾經作詩 《星洲旅次有夢而作》,詩雲:“錢塘江上聽鳴榔,衣夢依稀返故鄉。醒後忽忘身是客,蠻歌似哭斷人腸。”詩人這種去國懷鄉的心境,現代人很難感同身受了。
李光耀曾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到:“在您的心中,您覺得新加坡一百年以後能發展成怎樣?”李光耀的回答並非記者所想一般,勾勒出新加坡的美好未來,而是直接回答,我不確定一百年以後,新加坡是否存在。新加坡並不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家,它是一群精英領導者在沙上捏出來的,是一座“聳立在沼澤地上的80層高樓”。80層高樓自然非常漂亮,但當時它卻是聳立在沼澤裏的,它的根基不穩,危機重重。這段話我們讀出了李光耀對新加坡的這個國家的擔憂,同時更看出了新加坡能發展到如今的不易。面積狹小、資源匮乏、新加坡人天然具有憂患意識和集體危機感,而這種憂患意識和集體危機感又反作用成爲了經濟飛速發展的原動力。短短50多年的時間,新加坡從一個小小的島國一躍發展成爲世界領先的發達國家,背後的創新精神,開拓能力,居安思危意識不禁讓人感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