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繁榮的淡馬錫王朝走到18世紀末,曾因當時柔佛蘇丹在內部政治鬥爭中選擇將港口遷至民丹島而一度陷入沒落,之後才又再崛起。代總理王瑞傑指出,現代新加坡同樣也可能經曆當年淡馬錫那種興衰起落,要保持長治久安,國家領導下來必須持續關注外部地緣局勢的演變,特別是日益複雜化的中美爭端。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是在李顯龍總理訪問亞美尼亞期間,擔任代總理。
王瑞傑(左)出席新加坡開埠200年研討會,在回應主持人、新加坡外交巡回大使陳慶珠教授的問題時,從曆史角度探討新加坡在面對外部因素變化而可能面臨的生存問題。(陳淵莊攝)
他星期一(9月30日)出席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政策研究所(IPS)舉辦的新加坡開埠200年研討會時,在一小時對話會上幾度談及中美貿易戰的升級。他說,貿易戰已從一開始的貿易逆差問題,演變至兩個價值體系之間的競爭。
王瑞傑也指出,新加坡作爲開放的經濟體與國家,不願意看到國際局勢進一步複雜化,而是希望看到美國和中國兩個大國能找到和平的解決方案。
他說:“雙方在重大的國際議題上做出更多貢獻。中美兩國都應該在維持多邊主義體系方面,扛起領導角色,處理目前世界局勢的一些重大變化。”
王瑞傑是在回應對話會主持人、新加坡外交巡回大使陳慶珠教授的問題時,從曆史角度探討新加坡在面對外部因素變化而可能面臨的生存問題。
陳慶珠說,新加坡從淡馬錫時期開始,命運就與其作爲貿易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它在14世紀末和18世紀曾分別因面對馬六甲和民丹島的競爭而失去港口地位,也失去優勢。她因此問王瑞傑:成功與繁榮的現代新加坡是否也可能面對被邊緣化的命運,我們要如何避免這一天的到來?
王瑞傑回答說,作爲小國,新加坡必須維護多邊主義,我們面對的許多問題都必須在國際層面尋求多邊解決方案,包括直接影響我們生存的氣候暖化問題,也包括目前備受關注的中美貿易爭端。
在回應一名與會者的相關提問時,王瑞傑分享了今年到美國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會議時,在與美國參衆兩院代表、政府官員以及美國大企業的商人交流的經曆。他發現不論黨派和身份,他們對中國都有一些不滿,一些是合理的,但也有一些人是企圖爲自己謀取利益,趁機提出對中國的不滿滿。另外,中美爭議也涉及價值觀的不同。
王瑞傑:建國總理李光耀爲我國打下良好治理基礎
他觀察說,中美兩國其實目前也有一套自己必須解決的內部問題,包括要解決城市之間的貧富與發展差距,與其與彼此競爭和博弈,兩國更應該先正視這些難題。
在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年之際,王瑞傑也肯定了新加坡在被英國殖民地時期,建立了法治與開放的系統,這是重要的曆史遺産。他也指出,我國建國領袖如建國總理李光耀在國家獨立前後爲新加坡打下了良好的治理基礎。
他說:“李光耀先生一向強調新加坡必須在全球事務上提供實質的貢獻,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道理……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更應該繼續與世界各國建立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