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之旅之文化篇
這次旅行,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比如我們選擇了自由行,入住了青旅形式的溫馨小屋酒店來入住,發現,住青旅未嘗是一件壞事。
在這裏我們認識到了很多外國友人,他們都非常nice!有印度小哥 、泰國小姐姐、菲律賓小姐姐和華僑小姐姐 。雖說我們語言不通,但是在蹩腳英語和翻譯軟件的幫助下我們無所不談,小到雙方的學業或者工作,大到互相聊聊各自國家的曆史文化和人文風俗,這對于我們來說真的是一段很美好的經曆,他們都是我們人生路上珍貴的過客!
不得不提的是親切的華僑小姐姐,被我們這群問題少女所折服的她被迫充當了我們的當地向導,由于家中正在裝修,才有緣與我們一起住在這狹窄的十人間,初來乍到,她不斷地爲我們解答問題,也介紹了不少值得探尋的景點和美食!最遺憾的是當時由于我們要趕飛機,小姐姐也還沒下班,我們沒能好好地告別。
總之,很感恩在獅城遇到的親愛的人兒。
一個地方的美好記憶,除了溫柔的人,還有特別的當地文化。
不知道大家在閱讀第一篇介紹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有兩張疑似亂入的圖片呢,既然它出現了,那就給大家補充下它們的名字。左邊的是亞坤國民早餐,右邊的是印度風味海鮮炒飯。
吃貨講吃的就像吃了炫邁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現在就稍稍講一下節日吧。
當地華人信佛很虔誠,他們經常會去禮佛,當地也有免費禮佛的寺廟,不用給香火錢,只要你走進去,便可以上香,拜拜天地,默念自己的祝願。
新加坡華人也會過中秋節,我們去的時候,各大商場已經擺起了大型月餅擺賣區,一度有錯覺覺得自己還在中國而不是新加坡。盡管當地華人的傳統文化已經和當地種族的文化互相融合,並且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但歡度團圓節這一傳統卻始終未曾改變,熱鬧的慶祝活動也讓人銘記身爲華族的意義
本來寫這篇推文的初衷並不是以遊記的形式呈現出來,而是想分享一下自己這一趟旅行的感想,畢竟那兒真的真的是一個很值得打卡的花園城市。
然而關于具體有哪些好地方、好景點、或者哪些特色美食打卡地,某紅書裏面非常詳細,參考多多。想要去旅遊的你們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行程安排,爲自己制定旅遊路線。好像真的講著講著就偏離軌道了,沒關系,收!
回到正軌:我想說無論哪一個國家肯定都存在好與壞,但幸好我看到的都是好的一面:整潔幹淨的街道;公交車司機讓行並且友好地向你微笑示意;食肆工作人員熱情的服務態度——講到這必須要提一下,新加坡有很多本是退休年齡的婦女依然在工作,例如M記,在中國大多是年輕服務員,而在新加坡則老年婦女服務員不占少數。而且她們的工作效率一點也不亞于年輕一代。
就像《新加坡的那些事兒》這本書中所寫的“新加坡並不是一個高福利的國家,也不是一個適合窮人養老的國家。新加坡沒有中國這樣的社保養老制度。養老金是公積金,也就是一種強制儲蓄。你工作的時候積累了多少公積金,就只能退休後領取這麽多錢。對新加坡人來說,沒拿完公積金就去世了固然是一種遺憾,萬一公積金用完了人卻還走,那才叫痛苦。因此,你在新加坡到處可以看到高齡的勞動者。那些餐廳裏經常有七八十歲的老人幹洗碗抹桌子的工作,經常有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太撿破爛賣錢。計程車司機也有很多七十多歲的老頭老太太。”
記得在一家食攤上吃叻沙面的時候,有位老伯問我們是中國來的嗎,然後就拿出手機給我們看他和太太來中國旅遊的照片。一邊介紹一邊說中國這些年發展得很快,表情就像是老爸看見兒子成才時的感歎,還問我們中國還有哪些值得遊玩的地方。
後來聊著聊著才知道,原來老伯祖籍福建,爺爺那一代就已經過來了,所以對于中國大陸的印象可以說沒有,卻始終不忘自己的祖籍,雖然他可能都不知道福建在哪兒,但在他說出“福建”二字的時候,臉上是帶笑的。即便現在他們的國籍是新加坡,但他們身體裏依然流著中國人的血,也許是祖輩的記憶促使他們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想回到“根”處遊覽山河吧!
最後,再說一句老套的話吧,當你身在異國時,盡管身邊有很多讓你感到熟悉的事物,但你知道那裏不是祖國的時候,真的會想念祖國媽媽,而且當別人問你來自哪裏,真的會很自豪地說We are from CHINA!
前往新加坡可以說是我體驗感最棒的一次旅行,也許是自由行的原因,在出發前爲旅行做足攻略,到達目的地後再一一體驗,這種感覺真的很棒。
唯一惋惜的是因爲我們只有六天時間,暢玩新加坡是不可能的,所以有很多地方還沒來得及打卡,對當地文化也沒來得及去了解。克拉碼頭和魚尾獅公園(Merlion Park)夜景很美,魚尾獅晚上還會有燈光秀,小編也沒去看過呢,挺可惜的,希望二刷時可以住在金沙,俯瞰新加坡CBD夜景。
願每一個熱愛旅遊的你們
都能揣一口袋開心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