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女兒,也是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的妹妹。她與父親李光耀的關系非常親近,常年陪伴他出訪國外,並照料他的晚年生活直至他2015年逝世。本書中的“家庭”和“與父親同行”等章節披露了李光耀家族不爲外人所知的*手資料,揭開了這個顯赫家族的神秘面紗。
新加坡是一個小國,自然資源緊張,卻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裏飛速發展,成爲亞洲經濟騰飛的典範。新加坡的成功有何值得借鑒之處?作者個性耿直,敢于對社會公共事務發表種種看法,往往都非常犀利,直指問題核心,她站在一個新加坡公民的立場,對新加坡的衛生、教育、醫療等領域,或提出質疑,或嘉獎成效,讓我們近距離地觀察新加坡社會的各個方面,反思對比,得出有益的結論。
作者在專業上非常出色,從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後,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繼續進修,成爲了一名出色的小兒神經科醫生,並擔任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對新加坡的小兒神經醫學發展做出貢獻。她對專業的執著進取,對學前兒童教育的中肯建議,以及對醫學倫理和醫療環境的深邃思考,從一個行內人的角度給我們以啓發,尤其在醫患矛盾愈演愈烈的當下,更凸顯出其意義。
這本書裏收錄了50多張彩色插圖,大多數之前從未公布過,是作者從李家私人影集裏精挑細選出來的照片,有作者陪同父親出訪各國的記錄,也有李光耀晚年的珍貴影像,生動忠實地展現了李家的生活場景。
書名:一個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作爲女兒、醫生、愛國的新加坡人的心路曆程
作者:李玮玲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32775873
《一個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爲新加坡已故著名政治家李光耀的女兒李玮玲的回憶錄。李玮玲在過去十多年間一直爲新加坡《海峽時報》和《星期日時報》的專欄撰稿,本書從其約180篇專欄文章中選取75篇,設“自我”與“國家”兩大部分,分“個人”“家庭”“學業和工作”“與父親同行”“領導力”“國家認同感”“種族與文化”“事業”“教育”“外事”十章,組成回憶錄,副題“作爲女兒、醫生、愛國的新加坡人的心路曆程”。
講述自己作爲客家女子、作爲李光耀的女兒、顯赫政治家族中一員的成長過程,自己與父母、兄弟的相處,也講述她作爲腦神經科醫生、教授,對事業的投入,對國家醫療體系、公共衛生政策、學前兒童教育的思考,更有她作爲愛國的新加坡人,對一切關乎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事務的思慮,如國慶日慶典、教育的精英主義、職場的歧視行爲等等。
李玮玲是新加坡人,她是李光耀之女,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她沒有掩飾自己是中國大陸人的後裔,她說,她的高曾祖父是從中國大埔客家村到了廈門,再乘搭舯舡來到新加坡的;後來在新加坡當了店鋪老板,娶妻生子,但卻又回到大埔,當個八品官,但妻子卻沒去中國,就和孩子待在新加坡,繁衍後代。李玮玲曾經評價自己不是絕頂聰明的人,但她和當年南下移民的祖先一樣,有韌性。在李玮玲專欄合集《一個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一篇文章中,展現了她對自己在歐思禮路度過的難忘時光的美好回憶,以及對父親李光耀個人精神的尊重和堅持。
李玮玲與母親柯玉芝在一起
女兒
“你母親和我或許出于私心,樂意看到你不嫁人,繼續留在我們身邊照顧我們終老。但你會感到孤獨。”——李光耀對自己唯一的女兒的忠告
“我知道你會更想看到我結婚生子,但我沒有遺憾。能在你和媽媽的晚年照顧你們,我沒有遺憾。”——李玮玲
醫生
“我行醫已有三十年。在這段時間裏,醫學技術已取得巨大的進步與突破,但醫者的價值觀卻似乎大不如前。醫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如果我們能將心比心了解病人感受的疼痛與苦楚,我們就會盡力幫助他們,並把他們的福祉看得比什麽都重要。”
愛國的新加坡人
“我選擇以新加坡爲家,因爲新加坡是我效忠的國家。我們要勇于走出屬于自己的路,不要盲目跟隨殖民地統治者或祖先家鄉的腳步。我是一個新加坡華人,先是新加坡人,後是華人。”《一個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李玮玲》
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辭世,李玮玲3月29日在父親火化前的家庭追悼會上宣讀悼文,感謝父親晚年時,協助照顧他的護衛和醫生等。她在悼文尾聲透露自己忍不住落淚時,語鋒一轉,留下一句:“我是客家女,我不能哭”,令許多新加坡人爲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