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新的互動方式面向內地構建影響力,黃志祥給出了很好的示範。
錢是衡量豪門的,影響力是衡量名門的。
向地方說話,有人聽得進;和中央溝通,有人聽得見。
這是影響力。
【1】
6月以來的香港,很多應該發聲的影響力人物,尤其平時主導著輿論場的超級富豪們,普遍選擇了沉默。
趨利避害、在商言商,情有可原。
但也有人挺身而出,旗幟鮮明。
站在台前最活躍的撐港富豪之一,是常年低調行事,很少抛頭露面的黃志祥。
祖籍福建莆田的黃志祥是香港信和置業的掌門人、新加坡前首富黃廷方的長子。
7月以來,黃志祥與兩個兒子多次在撐警等事務上身體力行,他本人更親自出席一系列其他家族只有孫輩參與的聲援活動。
信和旗下的物業,還曾多次播放由大公文彙集團制作的《支持修例 彰顯公義》的宣傳視頻。
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右)與兒子黃永耀(中)及
黃永龍(左)冒雨出席7.20(2019年)撐警大會
來源:大公報
今年3月初,黃志祥通過以其父黃廷方命名的“黃廷方慈善基金”,向故宮捐款一億元,其中部分費用將用于修複因《延禧攻略》大火的故宮最著名“爛尾樓”延禧宮。
借著魏璎珞帶來的關注度,黃志祥也被更多內地人所知。
但新加坡,黃廷方、黃志祥一家是盡人皆知的大家族。
在香港,人人都知李嘉誠;在新加坡,人人都識黃廷方。
據統計,新加坡每6戶私人住宅中就有一棟是由黃廷方創建的遠東機構修建的。
2010年黃廷方離世後,長子黃志祥居香港掌控中國香港及內地業務,次子黃志達掌控新加坡業務,但依然合爲一家。
黃氏兄弟又占據了十年的新加坡首富之位。直到前不久,海底撈董事長張勇才取代兄弟倆,成爲新任首富。
相比黃志祥,黃廷方是更神秘低調的存在。
“如果我的照片見報,人們就知道我是誰,知道我有錢,就可能綁架我。如果我被人綁架,然後被殺害,我所有的公司就會垮掉,那我的家人該怎麽辦?我有我的顧慮。”黃廷方曾如此解釋自己的低調。
黃家三代人參與社會事務,是個由低調漸次高調、積極的過程。
黃志祥曾說:“當一個人已超越了別人,也賺夠了錢,卻不應該言休,如果他松懈了下來,從後面要追上他的人多的是。對國家來說也一樣。”
黃家人的進取,既是這種性格使然,也與商業生態的時代轉換有關。
【2】
大部分關于新加坡的旅行攻略,都會提到烏節路。這裏之于新加坡,就像王府井之于北京,銅鑼灣之于香港,第五大道之于紐約。
烏節路的興盛,離不開黃廷方。
這條路上有著新加坡最高的垂直購物中心烏節中央城(Orchard Central),它和遠東廣場(Far East Plaza)、幸運商業中心(Lucky Plaza)以及若幹住宅項目,都是黃廷方公司的手筆。
在烏節還不太起眼的時候,黃廷方就開始大舉介入,屯積大量土地,並陸續將它們開發成商業綜合體、住宅。
黃廷方,也因此在被稱爲“烏節地王”。
無論在香港還是新加坡,黃家的主業一直都沒變過——房地産開發。
直到離世,黃廷方給家族留下了遍及新加坡、中國香港及內地等處的700多棟物業。
一切基業的原點,起于醬油生意。
莆田人下南洋在清末民初極爲普遍,被當地人稱爲“走番”。
年幼時,黃廷方也隨家人從鼓浪嶼南下,乘船赴南洋的新加坡。
黃廷方的父親在當地開了家醬油廠謀生,日後,醬油生意也成了黃廷方安身立命的根底。
當黃廷方初次創業失敗後,爲他積累日後房地産資本的,也是醬油生意。
從做醬油到房地産,靠的是黃廷方的膽識。他在選擇土地上有一套方法論:
“凡是地圖上看不到、人口又多的地方,土地必然值錢。”
每至局勢變化莫測時,黃廷方也總能抓到新的財富機遇。
1962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一度關系撲朔迷離,房地産也因此低迷,沒有多少人看好新加坡的地産生意。黃廷方卻在此時大膽籌集資金,全力以赴進軍房地産市場,創設遠東機構。
他第一次出手,就刷新了新加坡私人房産機構開發紀錄。
“不要在房産市場蓬勃時才進場,市場疲弱時就退場。”靠著逆周期、全天候的操作,黃廷方逐漸成爲新加坡政府之外,這個國家最大的“地主”。
【3】
到了1970年代,在世界地圖上同樣不易找到的香港,成了黃廷方的新目標。
帶著兒子黃志祥,黃廷方涉足香江,准備複刻在新加坡的成功經驗。
在香港,黃氏父子活躍于各處土拍會,專揀貴的拍,並曾多次以高價投得土地,父子倆也因此被稱爲香港地産界的“超級大好友”。
黃家出手既快又准,連其他地産商也爲之咋舌,成了來勢洶洶的地産“過江龍”。
一時,黃廷方與邵逸夫、郭鶴年、林紹良並稱香港“南洋四大天王”。
黃廷方在香港的第一戰,就是與摯友郭鶴年聯手購買了尖沙咀的地皮。
起初因競價過高,香港本土地産商都不太看好這個項目。但眼光獨特的黃廷方卻認爲,未來香港經濟一定會高速繁榮,建造大批高品質的高端住宅供應,不會沒有需求。
果不其然,一上市開售,黃廷方的房子便立即走俏。
尖沙咀一役,讓黃家在港的信和集團名利雙收。信和系因此有了“尖東地王”的名號。尖沙咀隨後與紅磡連成一片商業購物地帶,成爲九龍商業核心區,價值隨之繼續走高。
這是黃家在香港的興盛之地,接班後的黃志祥也選擇在尖沙咀辦公,而沒像其他富豪那樣搬到中環去。
與此同時,黃家父子一直堅定做多中國,連局勢最爲叵測的中英談判期間,也沒有放棄。
1980年代初,受國際形勢和中英談判進程影響,部分富豪對香港前途愈發擔憂,投資趨向保守,地産市場也因此幾近全面崩潰。
而黃廷方卻仍然積極布局土地收購,他的信和系“摸頂”豪賭,兩年拿了十多塊地。
1984年9月29日,靴子落地,《中英聯合聲明》在北京簽署,香港前途驟然明朗。市場立即給出反饋,香港恒生指數回升,地産界複現大升浪。
曾險些讓信和破産的豪賭開始收獲豐厚的回報。
等到內地改革開放後,黃廷方馬上敏銳意識到內地市場價值,黃家成爲最早一波揮師進軍中國內地房地産市場的東南亞華商。
1987年,深圳市人民政府舉行以協議、招標、公開拍賣等三種形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頭一遭。黃廷方的信和置業是這系列拍賣活動中的主要參與者。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黃廷方開始布局內地房地産市場的開發。此後信和系相繼涉足福州、廈門、成都等地市場,同樣靠著“摸頂”打法取得了不俗成績。
1988年,黃廷方注意到廈門市土拍,他和兒子黃志祥經過計算後信心滿滿地來到廈門,以壓倒性的價格優勢拿下五塊土地中的四塊。
當時,還是有許多人看空黃廷方的打法,覺得只不過是這幫華商財大氣粗逞能罷了。但是,現實再次教育了看空的人:廈門地價逐年飙升,黃氏家族憑膽識又贏了。
目前,黃志祥掌舵信和置業,在中國香港、中國內地、新加坡及雪梨擁有土地儲備的總建築面積約爲305萬平方米。
在李嘉誠撤資香港後的2017年,黃志祥還斥資四百多億港元連掃7宗地塊,創下一時之最。
【4】
如今,作爲香港第五大開發商的黃志祥,一直與內地各界保持著熱絡的互動。
在2018年換屆時,黃志祥獲任成爲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每當內地換屆後,便有香港工商業界訪京團例行拜訪內地高層中。
2014年,訪京團中有了黃志祥的身影。在接受高層接見時,黃志祥與長實主席李嘉誠、恒地主席李兆基、嘉裏董事長郭鶴年、九倉主席吳光正等共列首排。
在香港,黃志祥、黃永光父子也是特首林鄭月娥的支持者,黃志祥曾在多個場合公開撐林鄭。
今年內地兩會期間,黃志祥還曾公開支持林鄭謀求連任:“當然支持,當然支持,一定系(是)支持!”隨後他更是豎起大拇指再講支持:“佢系最好慨(她是最好的)!”
如今作爲信和執董的黃家第三代黃永光,在林鄭月娥競選特首時,就已擔任其競選辦副主任。上一屆競選特首時,黃永光還是唐英年團隊成員。
同時,黃永光還以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的身份,與內地熱絡互動,朋友圈裏不乏馬化騰這樣的內地富豪。
不只是黃志祥父子,2017年,林鄭參選特首時,其競選團隊的資深顧問中,南洋華商郭鶴年(馬來)、陳友慶(泰國)等均位列其中。
這些南洋華商,在香港被稱爲“過江龍”。他們在香江,形成了獨特的“過江龍”商業文化。
在日本漢學家濱下武志看來,香港的價值在于擁有從東南亞橫跨東亞的八大腹地。和新加坡一樣,香港也扮演著海洋城市的角色,是八大腹地間的溝通者,而非僅局限于“望北”價值。
黃廷方、黃志祥父子闖蕩香港的1970年代,也是大批東南亞華商進軍香港的時代。彼時,東南亞原住民民族主義擡頭,部分東南亞華商家族開始轉以香港基地,著手布局跨國生意。
隨後,香港也被“過江龍”們當做進軍中國內地的橋頭堡。
【5】
“過江龍”初入香港時,正趕上一輪新的商業變遷。
內地改革開放後,工業制造中的大部分生産線轉移到了土地和勞動力都更廉宜的珠三角地區,許多企業只在香港保留辦公室。
一系列基于工業組織建立的商會、行會及各類聯合會開始式微。過往,這些組織是政府與工商業界的中間人;而現在,這些已經無法緊跟時代繼續領命了。
從制造轉型,香港的商人也開始涉足多元化,大型的商業集團開始形成,商業規模和資本集中度都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比如做塑膠起家成爲華人首富的李嘉誠。
正是這一時期,曾壟斷香港商業的四大洋行,被李嘉誠相繼擊敗三家(怡和、會德豐、和記),只有太古屹立不倒。
其中最著名的一戰,是李嘉誠聯手包玉剛小魚吃大魚,以6億多資産吞下60多億市值的和記黃埔。
由此,李嘉誠的産業開始涉足香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期,“過江龍”們在香港地産、金融、服貿等産業上也都有著不俗的表現,比如前文提及的郭鶴年、林紹良等人,也都開始深入布局多元化。
借助多元化,身居香港的商人們開始涉足香港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這些布局,也助推了他們的影響力增大、延伸。
沒有了中介性的組織(行會、聯盟等)橋梁緩沖,産業更加集中,在港的商人們必須開始直面社會事務,與政界互動。
在新鴻基創始人郭得勝前私人助理潘慧娴撰寫的《地産霸權》一書中,就披露過一則香港大地産商施展影響力故事:
爲救市,時任港區特首董建華計劃在1999年4月取消此前托市時停止賣地的政策。
但地産商們希望再暫停賣地兩年。書中稱,據說,他們向北京投訴,董只好請中央政府幫忙。時任總理朱镕基親自出面調停,南下汕頭與李嘉誠、郭炳湘等十多位地産商一一見面溝通,請他們考慮香港整體利益,支持董建華恢複賣地。雙方僵局這才化解。
黃志祥與時任重慶市市長黃奇帆
而香港事務,不僅局限于香港。在港的大集團、大商人們與內地政府、國企等機構組織的互動也日趨頻繁起來,其中還包括一些不以盈利爲目的公益性合作。
這種互動從一開始就必不可少。能在這種互動中扮演什麽程度的角色,則是評價影響力的關鍵標尺。比如,去世時身披國旗的霍英東,在富豪榜上排名並不靠前,但無人否認他是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商人。
借著內地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機遇,一些在港商人,不僅沒受過霍英東被港英政府迫害的苦,還吃到了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如被豁免可長時間囤地等。
如今雖沒有時代機遇靠同甘共苦締結革命友誼了,但香港和東南亞的華商們仍可依靠新的互動方式,面向內地構建影響力。
這方面,黃志祥給出了很好的示範。
參考資料:
1、亞洲衛視《香港百人》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06
2、濱下武志《香港大視野:亞洲網絡中心》商務印書館(香港),1997-07
3、潘慧娴《地産霸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011-01
4、黃廷方,一個締造國家首富的莆田人《莆田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