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逛街,喜歡時尚,喜歡熱鬧,喜歡shopping,那麽點開這篇就對啦~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
該國位于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隔,並以長堤相連于新馬兩岸之間。
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潔方面效果顯著,故亦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這個面積小的國家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來說,卻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新加坡全年氣候溫暖,特別適合旅遊。新加坡市是著名的花園城市,幹淨整潔又充滿都市氣息。
聖淘沙島等就是本著度假聖地的宗旨發展起來的。 新加坡的自然生態保護得如此之好,很難相信在一個現代都市中能環抱中一個天然保護區,並擁有著世界上首個夜間動物園。
因此,新加坡每天都吸引著將近12000名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旅行者前來旅遊觀光。
那些值得一逛的街區
牛車水
牛車水(Chinatown)是指新加坡唐人街的意思。
牛車水名字的由來是當時沒有自來水,牛車運水情景在唐人街非常普遍,便稱唐人街爲牛車水。
現在的牛車水是新加坡華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擁有中國各地的小吃,是在新加坡的華人非常喜歡的地方。
夜市的牛車水燈火輝煌,有點像中國的廟會。
在牛車水衆多的小巷中漫步,您會看到手工藝人制作的各種古色古香的工藝品,從中您可以了解中國的傳統藝術,如書法、雕刻、木偶、佛像和香燭制作等。
中藥店保持著傳統風貌,一格格的小抽屜多得讓人眼花缭亂。
牛車水的史密絲街(SmithStreet)是一條露天美食街,在這裏可找到最美味的本地小食,比如炒粿條、蘿蔔糕、Rojak(沾甜漿及碎花生的沙拉)等。攤位大多從早上11:00開至晚上23:00,價格非常實惠。
甘榜格南
甘榜格南以生長在沼澤地周圍的樹木“gelam”樹爲名,是新加坡穆斯林的聚居區。
每年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誕辰都在這裏舉行街頭慶祝活動,來自島國各地的伊斯蘭教徒齊集幹達哈街,好像嘉年華會般熱鬧。
遊客如果想進入寺廟參觀,需穿上長袖上衣和長褲、長裙。
這裏擁有美輪美奂的建築、異國情調的裝飾品和可口精致的美食,是一個非常值得一遊的民族聚集區。
不僅可以在馬來傳統文化館學習一些馬來族的文化和曆史,還可以去宏偉壯觀的蘇丹回教堂裏看看。
小印度
小印度是新加坡印度族群的聚集地,猶如印度的縮影。
對于印裔來說,這是他們的雙重依托,既有精神層面的,如節日、宗教,也有物質層面的:生活在新加坡的印度人在這兒能夠買到一如故土的香料首飾和衣著。
在屠妖節(Deepavali),即興都教光節(Hindu Festival of Lights),小印度被裝點成金碧輝煌的神話世界。
拉瑪卡裏雅曼興都廟也是小印度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這座興都廟專門供奉卡莉女神。
來到小印度一定要體驗一下印度紋身,你可以隨意找個小店,讓店員用 Henna 樹做成的顔料在身上紋上具有印度特色的花紋,可以保留一個星期。
聖淘沙
聖淘沙距離新加坡本島南部僅半公裏,由一座堤道跨海大橋與本島連接起來。這個長4.2公裏,寬1公裏,占地面積390公頃的度假小島名不虛傳,幾乎每一寸土地都帶著休閑的味道。
小島繼續了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味道,放眼望去,一片青翠,郁郁蔥蔥。陽光沙灘等自然景觀自不必多說,更有精致的人文景致耐人尋味。
你可以在沙灘上赤足行走,沐浴海風;
可以在37米的魚尾獅塔上眺望,到看世界昆蟲博物館觀賞;
可以到高爾夫樂園裏揮杆,到夢幻島裏體驗。
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聖淘沙都會把自己所有的美麗與快樂時時刻刻的傳遞出來,來到的每一個人都不例外的陶醉在島上時光裏!
濱海灣
如果說牛車水、小印度讓你看到了獅城的過往歲月,那濱海灣會讓你感受到一個現代時尚的新加坡。
你可以登上金沙酒店的空中花園,一覽震撼人心的濱海美景,亦或是在形如大榴梿的濱海藝術中心裏欣賞一場頂級演出,還可以漫步在濱海步道上,欣賞四周的迷人景致。
此外,不能錯過的還有新加坡的新地標——濱海灣花園,無論是彙集全球奇特沙漠植物的花穹;高聳入雲還會發出彩色燈光的擎天大樹;還是雲霧缭繞,種滿熱帶高原植物的雲霧林,都是享譽世界的園藝巨作。
如果晚上去濱海花園看夜景,擎天大樹的燈光十分有現代感。每天19:45和20:45的燈光表演,不斷變化的顔色搭配著音樂,讓這座“未來森林”更添一份驚豔的風采。
烏節路
烏節路(Orchard Road)新加坡著名的旅遊購物街,時尚潮流的集結地!街道兩側十三余家大型購物中心鱗次栉比,從奢侈品到古董藝術品、從電子産品到時尚潮牌應有盡有。
不同于新加坡的其他街道,烏節路並不是因爲某位特別的人物而命名的。相反,它的名字來自于19世紀40年代沿街道種植的肉豆蔻和辣椒。
烏節路英文名爲Orchard Road,意爲“果園路”。殖民地時代,這裏確實是成片的果園。不過,這些果園既不是蘋果園也不是香蕉園,而是豆蔻園。
豆蔻曾是風靡一時的經濟作物。西洋人用作食物的香料,馬來人則入藥。十九世紀末的一場蟲害摧毀了豆蔻的種植。時至今日,只留下了一條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