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開火鍋店的老板擠掉了一個做房地産的家族,登頂首富寶座,這話說出來,誰信?
這事兒發生在新加坡。
2019年8月29日,《福布斯亞洲》發布“新加坡50大富豪榜單”,海底撈火鍋創始人張勇擠掉了霸占新加坡首富地位10年之久的黃氏兄弟,以138億美元(約合986億元人民幣)身家,成爲新加坡首富。
新加坡50大富豪榜top4
而在今年3月,在福布斯公布的年度全球億萬富翁榜中,張勇還在新加坡億萬富翁榜中位列第三,身家68億美元。
短短5個月,身家暴漲70億美元。這是爲什麽呢?
從4張桌子到千億市值
海底撈的成功上市是一個衆所周知的勵志故事。
今年48歲的張勇出生于四川簡陽,中專畢業分配到四川拖拉機廠做電焊工,一幹就是6年。1994年,張勇夫妻二人與死黨施永宏,湊了8000塊錢,在簡陽成立第一家海底撈。當時,這家店只有四張桌子。
火鍋店那麽多,海底撈殺出重圍的秘訣很樸素,服務做到極致。張勇說,“剛開的時候,不知道竅門,經常做錯。爲了讓人家滿意,送的比賣的還多。結果,客人雖然說我的東西不好吃,卻又願意來。”
在知乎的帖子《海底撈有哪些讓人難忘的服務細節》中,大家描述的畫風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知乎
2018年9月26日,被吃貨“吃”上市的海底撈正式在港交所敲鍾上市。發行定價爲17.8港元,開盤價報18.8港元,當天便沖破千億港元市值。
張勇與海底撈營運長楊利娟共同敲鍾上市
今年8月29日,海底撈股價37.7港元,創曆史新高。據最新股價(9月4日收盤價),海底撈35.450元/股,市值1878.85億元。
海底撈股價
讓人驚豔的不止股價,還有它的半年報。
8月20日,海底撈披露2019年半年報,報告顯示,海底撈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6.95億元,同比增長59.32%;實現淨利潤9.11億元,同比增長40.92%。
海底撈半年報
海外身份成優秀企業家標配
據新加坡媒體《商業時報》報道,2017年張勇斥巨資約1.3895億元人民幣在新加坡購買了一套豪宅,地址大概就在海底撈招股書中的Gallop Road 。
海底撈招股書說明書
在以上海底撈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說明書上,大家也看到,創始人夫婦已經移民新加坡。
爲什麽要移民?
在海底撈招股說明書裏明確寫著,“由于張勇舒萍夫婦是新加坡籍,外商並購境內公司不受並購規定所限……”
並購規定是境外紅籌上市的攔路虎,張勇夫婦采取移民的方式,以規避並購規定,從而再收購境內公司,方法簡單粗暴卻的確有效。
同時,不可忽視的是,新加坡有著低稅率和優惠的稅收政策,比如企業所得稅爲17%,對境外收入不征稅等,這背後也隱藏著張勇夫婦的遠見和謀略。
其實不只是張勇夫婦,如今移民已經成爲全球很多商人尤其在境外有上市公司的大佬們的標配。
比如在中國,大家熟知的香港首富李嘉誠早在1983年就已經加入加拿大籍,隨後全家人都陸續入籍加拿大。小霸王創始人、OPPO和VIVO的幕後老板段永平也已經移民美國十多年,如今已經是隱形的千億富豪。
俏江南董事長張蘭爲達到公司上市目的,早就辦理了英聯邦——聖基茨護照。通過變更國籍,俏江南H股成功上市,俏江南已從內資企業變更爲外商投資企業。
在美國,Facebook的創始人之一,薩瓦瑞(Eduardo Saverin)在公司上市選擇移民新加坡……
對于企業家而言,配置一個低稅率國家的海外身份爲海外市場拓展、境外上市、投資置業、稅務規劃等配置海外資産方面提供了更多選擇。
用家族信托安放千億身家
錢那麽多,放在哪兒安全呢?張勇家族使用的是家族信托。
海底撈上市前,張勇夫婦通過離岸信托的方式,將所持約1000億市值的股份通過“離岸家族信托+BVI公司”持有。
其中,張勇的家族信托Apple Trust,持有海底撈47.84%的股份;舒萍的家族信托Rose Trust,持有海底撈14.85%的股份。
至此,張勇、舒萍夫婦順利將1000億資産轉移到新加坡,且不需要上稅。這一番操作下來,有以下幾種好處:
1、1000億裝進離岸信托,放棄所有權,只享有受益權,如此一來便脫離了家族資産的債務風險。
2、1000億一分爲二,夫婦分別單獨設立信托,這樣避免了夫妻關系變動引起的股價波動風險。
3、同時,張勇、舒萍加入新加坡籍,新加坡對海外收入免稅,這樣又巧妙躲過了中國新個稅反避稅實施後可能面臨的稅務風險,比如將離岸公司或離岸信托視爲受控實體的個稅風險。
通過“移民+家族信托”,張勇夫婦約1,000億市值的海底撈股票全納入了英美普通法系的保護之下,並最終流回不對海外收入征稅的新加坡。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青睐于通過家族信托進行家族財富的傳承,京東劉強東、龍湖集團吳亞軍、拼多多黃峥、小米雷軍、美團王興等紛紛在上市前將公司股權裝進了離岸家族信托。
在西方發達國家,洛克菲勒、肯尼迪、希爾頓、福特、沃爾瑪等富豪家族借助家族信托的保障與支撐,成功實現了家族財富世代相傳和基業常青。
所以,富豪熱衷于“移民+家族信托”由來已久,本質原因還是爲了稅務規劃、風險隔離,同時將資産配置、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事業等聯系起來,形成一個企業與家族相結合的良性生態,爲企業與家族發展壯大掃清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