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訪談的人物嘉賓心辰爲女兒做了一個重大抉擇,將孩子從上海的一所數一數二申請者擠破頭的國際學校轉出,移居新加坡繼續中學學業。心辰坦言,在上海雖然她試圖做一個不焦慮的家長,但是受環境影響,免不了還是常常激娃。到了新加坡,她感到輕松許多。心辰思維缜密邏輯性強,在本期訪談中介紹了不少關于新加坡教學制度和模式的幹貨。她還提醒大家在擇校時最好在開放日去學校實地感受校風,以期評估學校和孩子之間的匹配程度。
怎麽會決定送女兒回新加坡上中學的?
我先生是新加坡人。我家就一個女兒,目前上中一(7年級)。孩子就是普通娃,這是我通過對孩子全方面的觀察、了解研判出來的。所以相應的,我覺得不要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設定不恰當的目標,走不合適的路線,或是承受不必要的壓力。另外一方面,我也發現我的孩子很自律,講道理,積極樂觀,性格很好。這些更讓我感到欣慰,畢竟天才兒童是少數,而一個貼心懂事的孩子會少走一些彎路。
孩子是讀完6年級來新加坡上學的。之前在上海的一所國際學校學習。這所國際學校在學術方面的口碑一直在上海名列前茅,所以學業並不輕松,尤其到了高中階段,學習壓力和強度是非常高的。近年來,由于國內高考競爭越來越激烈,更多原來目標清北的學霸考生轉戰洋高考,加入了國際學校學生的競爭行列,同時美英等地大學給中國地區的收生名額日趨緊縮,所以從國內國際學校高中申請美英的理想大學的難度越來越大。甚至在國際學校內慢慢形成一個現象,6-8年級期間不少學生從國內國際學校轉入美英等國當地中學,而10-11年級又有一批公立學校出身的學霸加入國際學校。如果孩子是絕對的牛娃,那就勇于直面激烈的競爭,還很可能在如雲高手裏發掘出自己更大的潛能。但像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況,選擇到新加坡讀中學可能就是更適合的道路。孩子在未來6年會承受相對小的壓力,獲得相對更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實現更理想的目標。
選擇新加坡求學,並不完全因爲孩子是新加坡籍,主要還是因爲新加坡中學階段的教育更合適我女兒。上海的小學階段教育,特別是1-3年級,那是公認的紮實高質量。尤其是在中文、數學學科上培養的堅實基礎和學習習慣都令以後的學習受益匪淺。不過到了中學階段,上海的教育基本就在應試的道路上越走越激烈(我女兒就讀過的這所國際學校同樣如此),而新加坡的中學就要溫和很多,中一取消期中考試,整個學年只有期終一次考試。學年成績由平時的其它測試 (Alternative Assessment, AA, 通常是project work, group research等等)和期終考試成績綜合算出來的。成績表采用等級制,70分以上爲A, 50分及格。當然這些寬松的條件,並不意味著學術上的降低要求。老師的考核還是要求明晰,評分嚴格的。無論AA還是考試,都會給出明確的要求,指示和評分標准。
新加坡的中學教育模式是什麽樣的?
有一個小組項目作業 (project work) 讓我印象很深刻:3個學生一組,要研究一個天然蓄水池可供附近居民多久的用水量。數據的依據、邏輯和結論要以ppt形式呈現,最後每個小組輪流上台演示。我最後看到成品的時候還蠻驚訝的,這個報告運用到了數學,地理,科學的知識,她們學會了采樣,數據調查,並且在只提供一張蓄水池航拍圖的條件下,不允許引用任何數據,要推算出整個蓄水池的面積和蓄水量……
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明,新加坡中學階段更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和主動學習的能力,考評也更多樣化,避免單純的題海應試。另外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新加坡的中學數學。應用題裏絕對不會有一邊注水一邊放水的遊泳池,而會要求計算複利和年金現值,模擬報稅和貸款方案等。無一不透露著數學最本質的功能:算錢。看得出,女兒對這樣的作業是有很高的興趣,全情投入。所以我也琢磨著,假期裏可以讓女兒接觸下虛擬的股票和債券交易。
再說說新加坡的教育體系。新加坡的主流教育是政府學校。私立學校不多,通常是爲備考政府學校的外籍學生准備的。課程以銜接政府學校爲主,同時加強統一入學考試的應試能力。國際學校也有不少,其中包括3所政府學校開辦的國際部。新加坡國籍的學生通常只可以報讀這3所政府學校的國際部,除非是海外回歸的新加坡籍學生(這點和中國的情況很類似)。
政府中學大多采用英國劍橋課程(就是國內所說的A-level)。中學分初中4年,高中(Junior College)2年。高中畢業參加統一的A-level考試,申請新加坡本地或國外大學。國際學校大部分采用IB課程,政府學校開辦的國際部每年公布IB平均分,其中著名的華中國際平均分在37-38之間,算是挺不錯的成績了。政府學校(非國際部)也有少數采用IB課程的,都是頂尖的中學,PSLE(小學畢業會考)考分排名第一梯隊。這樣的生源在6年後的IB考試中可以取得42分左右的平均分。另外著名的兩所高中:萊佛士書院和華中初級學院每年都有40%左右的畢業生成功申請到美國top20和英國G5,且大部分學生是帶著新加坡政府或企業獎學金去留學的。用這組數據是想說明新加坡的第一梯隊政府學校和國際學校的教育水平,供大家做參考。
學校的課程設置是怎樣的? 課外活動有哪些?
我女兒現在就讀的是一所新加坡政府學校。課程設置和她之前的學校很接近。中文課是必修課,並且課時比重很大,難度不低(本來以爲在國內攢的中文底子會綽綽有余,現在反而還要打起精神來保持學習熱度。不錯,不用擔心中文會荒廢掉),其他的中一主要課程包括英語語言,英語文學,數學,科學,曆史和地理。中三(9年級)會加修A-Math, 科學會分爲化學、物理和生物,並且可以選修第三語言。可以看得出,學習是在慢慢加碼的。總體來說,新加坡的中學教育基本上就是一個嚴進嚴出的狀態,但中間的4-6年學習形式寬松,具彈性且多樣化的一個過程。新加坡教育更講求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各學科除了課本外,講義是最主要的資料,還配合有網絡資源,可以實時回看和練習。
校園上課時間是每天7:30到下午2點左右,作業不會很多,所以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還是挺多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拾遺補缺,按自己的節奏前進。當然遇到學習確實有困難的情況,大部分學校都有自己的補課時間,通常就是利用每天課後2點到3:30的時間段。老師會召集需要補習的同學,集中起來加強教學。學校老師提供的補習是針對考試和托底的,並且是完全免費的。對自己的學習有更高要求或目標的,可以選擇校外的私人補習。還有一部分學科能力突出的學生會被挑選出來參加各科目的競賽班,這些學習也會安排在課後。學科的加時學習只安排到3:30,是因爲3:30~6:30的時間段是社團和課外興趣活動,每個學生必須參加,一周通常要活動2-3次。
社團和興趣活動包括運動類,比如體操,田徑,曲棍球,桌球,羽毛球等,我女兒盡管體育沒有特長,但老師還是鼓勵她參加了田徑和桌球的選拔,田徑她還進入了第二輪,算是意外驚喜。社團活動主要有女童軍,學生警察,緊急求援隊,另外還有弦樂團,銅管樂團和民樂團等(樂團通常由音樂特長生組成),比起這類社團我女兒更向往的是興趣小組,包括辯論隊、動漫、記者團…… 林林總總有近20個。我女兒面試了若幹,在遞交志願表時難以取舍,雖然我和老公都鼓勵她選辯論隊(有出于功利的考慮),最終女兒自己還是選擇了戲劇社。因爲戲劇社要學表演,台詞,形體,舞蹈,服裝和化妝,還要自己編劇,制作,賣票,拉贊助等等。我女兒覺得更有意思更酷。一周2-3次的活動強度還是挺高的,平時孩子每天早上6:30出門,自己坐公交上學,7:00到學校。遇到課外活動日,下午6:30結束後,回到家都要7點多了。但她絲毫不覺得辛苦,還總是盼望著課外活動日的到來。
孩子到新加坡上學,遇到過什麽挑戰或者困難嗎?
目前來看,孩子在適應新加坡的學習環境和課程上沒有遇到什麽困難,和同學相處得也很好。
一方面孩子是中一加入的學校,大部分學生都是新生,更有利于融入新集體。學校的開學介紹 (orientation) 活動做得非常充分,包括露營活動(overnight school camp)、 各個社團、課外活動小組的選拔募新活動…… 總之學校創造了很多讓孩子社交和融入的機會。另一方面,學校本身是一所曆史悠久的天主教會女子學校,校風淳樸,校訓上就寫著“姐妹同心”,特別能感受到校園裏洋溢的友愛氣氛,高年級學長對學妹們的熱情和友善。在新加坡無論是政府學校還是國際學校,都會有少數不和諧的存在,會有耳聞學生受到排擠的情況,不過畢竟是極少數,而且在擇校時多比較多了解就可以盡量避免這樣的遭遇。
說到最大的挑戰,我問過女兒,她的回答是“天氣”。太熱了。不過我想說,不光是熱,主要還是單調的熱,一貫的熱。對于習慣了四季的我們來說,這確實是不小的挑戰。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在四個學校假期裏選擇出遊,換個季節感受一下。
在學習上,中一的主要任務是適應和調整,海外學生還有適應新加坡考試要求和技巧的一些工作要做。特別是英語、中文等科目,新加坡當地的學生經過了小學6年的訓練,對于這些科目的答題規範和技巧已經了然于心。所以老師在課堂上也不會重申太多,海外學生唯有通過額外的練習,甚至專業補習來彌補這塊缺口。好在問題是明確的,方法也是明確的,資源充足可得,那剩下的就全靠自己投入努力去解決了。我這樣和女兒分析了,也能明顯感受到她對于學習變得更獨立自主了。
從上海移居到新加坡,作爲家長你有遇到什麽挑戰嗎?
伴隨著女兒越來越獨立自主,作爲家長,我們也感覺比之前要寬松。盡管在上海時,我努力的要成爲一位不焦慮的媽媽,也立下過“不設定不恰當的目標,不走不合適的路線和不承受不必要的壓力”這樣的flag。但在上海這樣的大環境,談何容易。微信圈一逛,他家上AMC8了,她家辯論隊進決賽了,老母親都是在不知不覺中被推著走上激娃的道路的。
作爲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到新的環境生活,最大的挑戰就是離開了家人和朋友吧。新加坡對于中國家長來說,生活方式文化飲食上的挑戰是很小的,主要還是社交圈,還有對于上海的父母的顧慮。感謝微信,我還能保持和老朋友們的互動,可以和父母時時聯系,幫他們網購,打理生活中的日常,讓他們盡可能輕松地享受生活。好在新加坡到上海也不算遠,經常可以回家看看。
最後,你有什麽建議可以分享給大家嗎?
最後分享一些建議:關于孩子的留學計劃要提前做,選擇學校不光要考慮學校的學術成績,還要了解學校的曆史、理念、特色、匹配孩子的性格和能力,最好在開放日去學校實地感受下校風。選擇最合適的入學時間,一般小升初,初升高是比較好的時間點,孩子更易融入和適應。家長要和孩子的留學計劃同時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盡可能全家在一起生活並保持事業的延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