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來爲約700只鳥兒“收屍”,本地一名“鳥專家”全島尋鳥屍,一接到有公衆撥打熱線報告發現死鳥時,他都會到“命案現場”撿屍,甚至充當鳥法醫,鑒定鳥兒的死因。
之前在李光前自然曆史博物館擔任研究員的陳健雄(30歲,鳥類學家),主要的工作是負責研究鳥類,其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去撿鳥的屍體,他還打趣稱自己是“死鳥人”(I’m dead bird man)。
陳健雄把鳥屍撿回研究室後,部分鳥屍會制成標本收藏。
他受訪時說:“當收到公衆打熱線來報告發現死鳥時,我就會去收集屍體,過後再把這些鳥屍制成標本,收藏在李光前自然曆史博物館裏。”
陳健雄解釋,新加坡大約有400種鳥類,國大的李光前自然曆史博物館在過去六年已經收集約三分之一,即135種鳥類的屍體,目前館裏共收藏著約700個鳥屍體標本。
李光前自然曆史博物館目前收藏約135種鳥類的屍體,大約有700個鳥類標本。
他指出,在鳥兒遷徙的季節,一天可接到多達六通發現死鳥的通報,他每次接到民衆的電話後,都盡可能親自到“命案現場”撿屍,甚至充當鳥法醫。
“鳥兒的屍體會說故事,如果是死在一個高樓大廈底下,那它很可能是撞上玻璃而死,如果是死在路邊,那可能是被汽車撞死。鳥兒的死因可讓我知道那個地方對鳥類存在風險,也可以得知他們的遷徙概況。”
陳健雄可以從鳥屍獲得許多信息,包括鳥的死亡原因以及遷移習慣。
他指出,當大樓的玻璃上出現大樹的倒影,鳥兒很可能誤會而撞玻璃死亡,這是本地很常見的鳥兒死因,在外國則會發生貓捉小鳥的情況。
對陳健雄來說,研究鳥兒的死因對鳥類保育工作很重要,因可了解鳥類的生態以及是否存在帶來疾病的風險。
他說:“新加坡的鳥類品種繁多複雜,而且新加坡有很多死鳥,是值得去研究的。”
從小愛觀鳥最喜歡烏鴉
從小愛看烏鴉,陳健雄最喜歡的本地鳥類之一竟是烏鴉。
陳健雄說:“我從小就喜歡觀鳥,覺得鳥有各種顔色,很有趣。而且到什麽地方都很容易看到鳥兒飛來飛去,鳥鳴聲聽了也很舒服享受。”
他形容父母一度納悶爲什麽他會願意忍受蚊蟲叮咬,頻頻到野外觀鳥,但另一方面也慶幸他不像其他孩子總是守在電腦屏幕前。
本地常見的鳥類——烏鴉。
談到本地常見的鳥,陳健雄如數家珍般說出麻雀、爪哇八哥、鴿子等,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他最喜歡的本地鳥類竟然是黑漆漆的烏鴉。
他說:“很多本地常見的鳥類其實都很有趣,例如烏鴉就是其中一種我喜歡的鳥類,因爲烏鴉其實是地球上最聰明的鳥類之一。”
獅城到美國到處撿鳥屍
去到哪撿到哪,陳健雄從新加坡到美國撿鳥屍。他上個月離開新加坡到美國新墨西哥大學進修博士學位,繼續研究鳥類。
在陳健雄眼中,每一只鳥屍都與衆不同,他還打趣稱自己是“死鳥人”。
這位鳥癡一到美國,便開始在那裏撿鳥的屍體。他說:“我在美國也有撿了一兩只鳥屍體來研究,這裏的鳥類和新加坡不一樣,因爲不同的地理環境,就會有不同的鳥類。”
未來幾年他會在美國繼續研究相關的課題,但他還是很懷念新加坡的鳥兒,畢業後計劃回來本地繼續爲鳥兒撿屍和研究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