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一篇文章
主人公是在美國紐約大學讀書的學生,他以優越的獎學金得主高姿態入讀這所世界名校,然而在經曆了很多的困難挫敗後,深刻體會出來的關于自我或者說是應試教育帶來的提醒,還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調整的。
固化的教育思維和思考的主動習慣
他的體會:終點心態到起點心態。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隨著高考結束,很多學生進入“空窗期”,對人生毫無頭緒,感到彌漫。
高考結束到入讀大學的很長的幾個月時間內,懷著學習終點的心態,沒有了爲成績而奮鬥的壓力,忽視了對自我的思考。
入讀大學後,才發現沒有爲新的起點做各種准備:專業選擇、實習准備、小組項目合作、學習生活的合理計劃等等。
原來這種終點心態是思維壞習慣導致的。從小接受的教育習慣于在被動、灌輸式的學習,日積月累根深蒂固而難以察覺。
沒有深度思考與質疑的習慣,而它們卻恰恰是獲取新知最可貴的品質。這種問題,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現象。
在新加坡的教育改革曆程中,也會面臨著類似的問題。那麽作爲當今全球教育領先的新加坡,現行的教育制度是怎樣的呢?
新加坡的教育理念
在過去的40多年,新加坡政府不斷地調整教育政策,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觀念。
教育的理念是面向每一個兒童,幫助學生發現他們自己的特長,實現他們所有的潛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熱情。
同時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發展學生對家庭、社會和國家深厚的歸屬感和使命感。
新加坡對教育非常重視,爲每一個學生都設計了一條最適合的學習道路。新加坡沒有“高考獨木橋”和“一考定終身”這些情況,在新加坡上大學的途徑很多。
高等學府教育
終身學習的意識將爲高等教育制度注入新流動性。國人在提升知識與技能時,以課程和專業決定報讀大學、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而不是按文憑決定就讀學府。
新加坡政府對教育經費的投入,每年均以高達GDP3%-4%的大力度支持教育。
終身教育
新加坡教育制度不只專注提供國人21歲前的教育,還鼓勵國人終身學習,提出“技能創前程”計劃(SkillsFuture)。
比如爲年滿25歲的新加坡人提供500元的技能創前程培訓補助,鼓勵國人報讀培訓課程提升技能。這將成爲新加坡教育制度,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成分。
科技將繼續在各領域帶來更爲頻密的顛覆性變化,國人必須在職業生涯中不斷自我提升,才能找到工作,持續改善生活質量。
副總理兼社會及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
“工教院是技能創前程計劃的重要支點……最根本的是,無論你畢業自哪個專業,你會隨著所屬領域和事業發展變化而不斷學習。
你可能有時會到理工學院,有時去大學,有時去工教院。這取決于你想要獲取哪些技能,而非你之前的學曆如何。
這意味著我們的制度將擁有一種新的流動性(fluidity)。”
(工教局是提供職業培訓的高等學院)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明確提出:人是新加坡唯一的資源,我們將教育,終身學習和人才發展列爲國家的優先事項。這也是爲什麽新加坡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的主要原因!
如何到新加坡留學呢?
3-5歲 直接申請幼兒園
6-14歲 准備AEIS考試,考入政府學校;或准備入學考試,考入國際學校
14歲以上 報讀語言學校,准備O水准考試,考入理工學院或者初級學院,或者用O水准成績申請英國、澳洲等多國的大學預科;或者報讀新加坡私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