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實施的是分級診療制度,整個體系可以根據下圖分爲四個部分:
1. 基礎醫療
2. 住院服務
3. 健康護理
4. 繼續護理
01
基礎醫療
基礎醫療是整個醫療體系的基礎。
在新加坡,基礎護理由全島的政府綜合診療所(Polyclinic)和私人全科醫生的診所提供。
目前新加坡有20家綜合診療所,遍布全島。作爲一站式的醫護中心,診療所可以提供一般的門診服務,出院後的複查,兒童健康檢查,疫苗注射,體檢還有藥房服務等。對于公民來說,這是平時看病的最實惠的選擇,因爲有相當大的補貼——不僅診費有補貼,嬰兒的某些疫苗也是免費注射的。只是等待的隊伍也會比較長,不過現在基本都已經實現網上預約,大大縮短了等待時間。
新加坡有約1700間全科醫生診所,幾乎隨處可見Family Clinic,這些診所可以滿足基礎醫療80%的需求。近年來,衛生部和全科醫生們聯系更爲緊密,以確保新加坡人在社區都能獲得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通常感冒發燒咳嗽這種小病,或者高血壓糖尿病這些慢性病,還有普通的全面體檢,都可以去這些診所完成。特別是對于非公民人士,在這些診所看病的費用可能比綜合診療所更低一些。
02
住院服務
新加坡目前有8間政府醫院,包括6間綜合醫院,1間婦幼醫院及1間心理衛生學院。政府醫院提供全方位的住院及專科門診服務,也有24小時急診。還有6間全國專科中心提供關于癌症,心髒病,眼科,皮膚科,神經科及牙科的醫療服務。
在政府醫院,病患可以選擇不同等級的病房。B2和C級病房(81%的政府醫院床位)都享有高額補貼。B1病房(四人間)可享有20%補貼,A級(單人間)沒有補貼。
新加坡80%的住院服務都是由政府醫院提供的,特別是對于公民來說,高額的補貼能夠明顯減輕經濟負擔。我家閨女當初在竹腳婦幼醫院做手術住院一周,住的C級病房,8個床位的超大房間,總賬單一萬八,補貼過後只需要付四千塊,差額相當大。但是對于非公民或PR的持准證人士,政府醫院是沒有補貼的。
也是因爲如此,政府醫院常常是人滿爲患,床位比較緊張,當時打算要求娃轉去單人間好好休息的,結果去申請發現等待名單就有好幾頁。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自己覺得很嚴重需要住院的問題,去到政府醫院也會被要求回家觀察,無他,的確是沒有那麽多床位。
此外,如果直接去政府醫院,能看的只有急診,想要去政府醫院看專家(Specialist)的話,是需要去診所或者急診拿推薦信(Referral Letter)後預約才可以的。
私人醫院又是另一種不一樣的存在。
很多剛來新加坡的朋友會問:肝髒專科哪個醫院比較好?我如果看眼科的話要去哪個醫院?嗯,如果是去私人醫院的話,這個問題真不好回答。因爲私人醫院裏除了急診部門,是沒有自己的醫生的。專科醫生都是有自己的診所,可能是在私人醫院的大樓裏租的一個單位,卻不屬于這個醫院。而大部分的私人醫生,是可以應邀去任何一家私人醫院看診的。所以想看專科醫生又不想花時間等待去政府醫院的話,可以直接在網上搜一下專科的醫生,比如現在AIA還有合作醫生的列表,可以打開自己想要的專科列表,研究各位醫生的介紹後打電話去預約(AIA的A級住院險的客戶可以在APP裏面預約,還有診費八折)。
新加坡有20%的病患會在私人醫院住院,最主要的問題可能還是在于費用。Seedly有做過一個比較,私人醫院的賬單是很驚人的。就我自己處理過的理賠案例,近期在伊麗莎白醫院住院三四天的嬰兒呼吸道炎症賬單將近一萬塊,而骨折手術高達四萬八千塊。很多人選擇私人醫院是因爲有全額報銷的保險,不用擔心費用而且可以得到最快的診治,但同時引發的問題就是住院險的保費一年年上調,特別是2018年3月8日衛生部突然宣布,以後的住院險需要有5%的自負額,整個住院保險市場根據政策調整自身産品,今年4月1日後就無法買到全保的住院險了。
大家常去的私人醫院包括安微尼亞山醫院(Mount Alvernia)、兩所伊麗莎白醫院(Mount Elizabeth)、鷹閣醫院(Gleneagles)、萊佛士醫院(Raffles Hospital)等。但說到兒科急診,只有政府醫院會有專門的兒科醫生坐診,私人醫院的急診都是全科醫生,只是有需要的話可以打電話找兒科醫生下來,起價一般500新。
03
健康護理
主要是常規的體檢、牙齒檢查這些預防性的措施。體檢主要是通過私人機構提供,家庭診所一般都有,只是某些項目需要推薦去其他地方做,也有例如Fullerton、Sata這種一站式體檢中心。
對于在校小學生來說,保健促進局(Health Promotion Board)有通過School Dental Centre 提供很便宜的牙科診療,只是需要預約。另外,學前小朋友也可以預約保健促進局的牙科服務,比外面的牙科要便宜不少。
保健促進局網站上還有很多與健康相關的項目,在學前、小學及中學中推廣。我家兒子最近剛剛在學校完成了身高體重以及視力的檢查。
04
繼續護理
繼續護理著重于中長期的護理,分爲社區護理和醫院護理,對象主要是出院後需要繼續護理的病患,和身體狀況需要日常護理的老年人。
社區護理包括居家護理和社區中心護理,就是在家裏或者社區內的康複中心提供譬如注射、服藥、末期的慈懷護理等。
醫院護理集中在社區醫院和專門的療養中心。
就我在新加坡十幾年的生活經驗來說,政府醫院與私人醫院各有利弊,無法一概而論。即使同一位醫生,在患者口中可能也是毀譽參半。相對于國內,這邊很多醫護人員的臨床經驗可能要少得多,畢竟新加坡太小了。
說了這麽多,萬一生病咋辦呢?白天的話可以先去附近的家庭診所看一下,很嚴重的問題當然要直接去醫院急診。個人建議不要什麽事情都去急診,因爲可能要等很久,或者産生不必要的花費。對了,這邊的醫生對于抗生素還是很保守的,一般來說覺得不需要的時候是肯定不會給用的。
最後推薦一個App:Health Buddy,平時找醫生或者網上預約還蠻方便的。
主要內容來源于新加坡衛生部網站www.moh.gov.sg英文介紹,我意譯成中文。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