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做旅行攻略時,我都會先定好每天在哪裏看落日,此行去新加坡也是如此。每個晴天的傍晚都在馬不停蹄地奔向事先查好的適合看夕陽的地方,目送太陽落山成了我給獨自旅行的每一天畫上句號的儀式。
1
吊橋
在新加坡最南端有一座人工島叫做聖淘沙島,聖淘沙島的最南端是巴拉灣海灘,這裏是極佳的落日觀賞點。
海灘的沙子很細膩,曬太陽的人一個個四仰八叉地攤在海岸邊,任由陽光均勻地烘烤整個身體,不時翻個面。
一座懸索吊橋跨過淺淺的海灣,吊橋很窄,也很晃。
吊橋的入口很隱秘,在兩棵巨大的樹之間。來這裏遊玩的人,除了曬日光浴,都會來吊橋上走一走,回味兒時在蹦蹦床上身不由己的感覺。
站在吊橋上的我,一手緊緊抓住尼龍繩,目送太陽晃晃悠悠地掉進海平面。
海灘上的人群也隨著夕陽和潮水一起退散了。
2
柔佛燈塔
上小學的時候,我被某一期《兒童文學》封面的海邊燈塔深深迷住,連續幾周每天花大把時間呆呆地盯著那張畫看,在腦中幻想著自己身在其中的美好畫面。從那之後碧藍大海和潔白燈塔的組合就成了我心裏的白月光,代表著最神聖美好卻遙不可及的遠方。
所以當偶然得知新加坡有這樣一處海邊的燈塔,我不惜往返4個小時,赴一場落日之約。
柔佛燈塔在新加坡的最西邊,乘地鐵東西線到西邊的終點站,出站後再往西走20分鍾。這裏緊鄰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隔海相望,鮮有遊客。
碼頭上停滿了海軍俱樂部的遊艇,遠處的燈塔隱匿在遊艇的桅杆叢中。
沿著海邊的棧道向前,眼前的景象完美重現了愛樂之城裏男主在海邊漫步的一幕。
腦海中冷不丁冒出一句:小舟從此逝,滄海盡余生。與遠處的高樓過于違和。
棧道的盡頭就是燈塔了,夕陽給原本就美得不真實的一切籠上了一層暖色濾鏡。
感動時不用掩飾,可以盡情地掉眼淚也是獨自旅行帶來的數不清的特權中的一個。
伴著最後一點點落日的余晖離開碼頭,桅杆撐起了暗紅色的夜幕。
3
音樂會
在新加坡的某天,我機緣巧合地得知傍晚在植物園有免費的爵士音樂會,因爲此前我從未在現場聽過爵士樂,覺得這次機會很難得,就取消了去達士嶺組屋天台看落日的行程,臨時改道來到國家植物園。
新加坡植物園相對于它的國土面積來說大得有些奢侈,園內的景色更不必說,雖然著急趕往音樂會場地,還是忍不住走走拍拍。
音樂節在交響樂湖上舉行,這裏的地形堪稱完美,一圈小山坡包圍著水中心的舞台,山坡既是天然的觀衆席,也起到了反射聲波的作用。
這場音樂節是韓國大使館主辦的,主辦方還提供了免費的韓國飲品供觀衆領取。和旅途中新認識的朋友坐在草地上聽著音樂大快朵頤,找回了童年秋遊的快樂。
伴著輕松诙諧的爵士樂,太陽從樹叢裏一點點隱沒。這是此行最特別的一場落日。
4
棧橋和雲
在新加坡追的最後一場落日是在東海岸公園。東海岸公園在樟宜,距離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樟宜機場不遠。
這裏比較偏僻,我背著行李坐了很久的公交車,下車後又跟著導航走了十來分鍾,才看到棧橋的起點。
沿著海岸線一直走,這邊的沙灘比較粗糙,有很多貝殼和小石子,還能看到大塊的礁石。
待走到棧橋時,太陽也快掉進雲層裏了。
棧橋上有出海歸來的漁民,大家都安靜地看著太陽在雲層裏翻滾,好像在默默給它加油打氣。
最終太陽還是不敵雲彩,撲騰了幾下後就沉下去了,留下一片橘紅的海,像是在昭告我們這群看客它盡力了。
我們不甘心,默契地等著,等到戰敗的太陽只剩下一個小紅點,從雲層下灰溜溜地逃出,躲進了地平線裏,看客們長舒一口氣,散了,我也跟小紅點告別,背著全部的行李向機場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