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裏認爲勤儉是美德,尤其是家庭條件本來不富裕的情況下,家長們更會教育孩子,家裏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
這本沒有錯,可是當家庭裏面過度的強調錢所帶來的囧境,過多對孩子強調某樣物品的價格的時候。
一個對于金錢還沒有概念的小孩,當看到自己引以爲超人的父母,在金錢面前變得畏手畏腳的時候,他會特別心疼爸媽,然後潛意識裏把錢看得很重很重。
“你們對貧窮的態度就是孩子將來對貧窮的態度。”
“你們要是抱著自卑的情緒去告訴孩子,孩子將來也會自卑。”
這是我與金錢之間,與自己,與思想,做的十幾年的鬥爭,所做出的結論。
我的爸媽是賣菜的,小的時候就經常教育我,賺錢不易,不應該浪費,花錢不能大手大腳。
是生活裏,他們會經常跟我講,這個新買的東西多少錢,有多貴,需要他們賣多少菜才能賺回來。
經常跟我說,因爲沒知識,他們賺的是苦命錢,今天哪裏凍傷,明天哪裏流血,才賺的這麽點錢。
從小的潛移默化,我開始自卑。我覺得我家裏跟別人不一樣,我覺得我的爸媽好累好累,就是因爲沒錢。所以,我不應該花錢,花無所謂的錢。
所以,小小年紀,我就已經懂得對喜歡的東西說不喜歡了。
“小槿,新年願望,想要啥?”
“要錢。”
“小小年紀就這麽愛錢啊。孩他爸,你看,你女兒掉錢眼去了。”
從小到大,我總被爸媽調侃是一個精明並且愛錢如命的小孩。
“跟你講,今天去市場買菜,外面那個阿姨一斤肉二十,幸好我多問了幾家,裏面的便宜了兩塊錢呢?”
“哇!老媽,你這個進口水果啊,多少錢?買這麽貴的幹嘛?”
我總被調侃,是家裏的小管家婆。
爸媽也把精明愛省錢的我,當聊天時幽默的笑料,當爲家裏著想的懂事孩子,在家裏提起,在親戚面前提起,在朋友面前提起。
我逢場作戲,也陪他們哈哈一笑,在親戚面前虛僞的謙虛一兩句,更襯托自己的懂事。
大家都調侃我愛錢。可他們並不知道,表面笑嘻嘻的那個精明的我,其實並不愛錢,甚至覺得錢就是個惡魔,因爲它限制了我太多太多。
別人買東西,貨比三家。我買東西,要在淘寶上貨比三百家。
哪家有贈品,哪家便宜了幾毛錢,對我來說,都是需要考慮的。幾乎買一樣東西,即使只是兩三塊錢,我也需要貨比三家個兩三天,實在找不到更便宜的,才會下單。
有的時候,看上喜歡的衣服,即使淘寶上的價格已經很便宜了,但是,如果有一個長得差不多,但版型和材質都沒那個好,我也會爲了錢,選擇後者。
然後再三旁敲側擊一下爸媽,跟他們講,我要買衣服了,它多少錢,怎麽怎麽樣。
如果他們沒有露出什麽不好的眼神或說什麽太貴的話,我才會真的去下單。
但即使是下完單,我還是會再跟他們強調一遍,我花錢了,並且花了多少錢。只是爲了一個心裏安慰,讓自己覺得,不是在亂花錢。
我有時候,覺得自己簡直瘋了,簡直是病態。
淘寶上花幾個小時,就爲了便宜幾毛錢,甚至,爲了幾塊錢,給人好評。好久才買一次東西,還會有很重的心裏負擔。
對我來說,花錢似乎實在受罪。
生活裏,給自己買東西,永遠選最便宜的。和朋友出去,大家都在買零食。而我即使是很想很想吃,也會克制自己,告訴自己,除了生活必需,這些東西都是可有可無。
看著身邊的同學,前一分鍾才告訴我想買什麽,下一秒就告訴我下單了的人,我從心底裏覺得他們真有錢,生活真好,會很羨慕。
我幾乎和朋友逛超市都是,空手而歸。我甚至經常拒絕一起外出的邀請,只因爲外面的餐廳定價不值得。
爲了錢,我變得自卑,變得不愛社交,甚至變得很市儈。
每花一分錢,我都會在心底裏,把他們轉換成爸媽需要賣多少斤菜,要累多久,才能有這麽一個金額。
我至今跟自己的窮人思維已經鬥爭了很多年了。卻依舊覺得,這個思維深入骨髓,無法改變。我知道時間就是金錢,卻還是不免花上幾小時貨比三百家。
我想說,家裏的經濟情況,無論好壞,等孩子大一點,懂事了的時候,認認真真的和他談一次,從家裏的條件,父母工作,對他的安排,徹談一次。
如果家境貧窮,先想好如何用一種積極的態度說服你們自己接受現在的貧窮,然後把這種積極的情緒傳染給孩子就好。
找一個合適的方式,告訴孩子,家裏並不是很富裕,不能去鋪張浪費,但是該有他的都不會少。
千萬記住,只要在孩子懂事的時候或者在某個必要的時機說一下,讓孩子清楚就好,不要很多次的重複,這種東西一次就夠了,他們會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