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南半球的雪梨還在山火中掙紮
就像北京的霧霭恍恍惚惚
赤道上的新加坡
不溫不火
28攝氏度濕度98
不是夏天也不像冬天
因爲有朋友在這裏
一切變得簡單很多
我不是環球影城的發燒友
也不去旅遊團喜歡的聖淘沙
甚至只是路過了魚尾獅雕塑
而我更感興趣的是
八成人都在居住的祖屋
芽籠除了榴梿還有紅燈區
獅城語言到底是什麽
當然
尋找美食必不可少
初見
到獅城的時間已是半夜 24小時的機場 出色的治安讓人感受不到疲憊 從機場到市區17公裏打車30刀左右的價格 比澳洲不知良心多少 而新加坡的酒店大多都有露天泳池 這種感覺 其實更讓人壓抑 而酒店配備牙刷牙膏 真切的感受到初步逃離萬惡的資本主義.
雖然已是初冬的季節 穿著長褲短袖走在街上的不到五分鍾已經讓我想起了七月的廣東 必須要說的是商場裏的空調 也比歐美要亞洲很多 起碼沒那麽冰冷.
作爲一個夜生活豐富的城市 早餐起來擁抱太陽是不那麽容易了 但在一切開門以前 咖啡奶茶吐司和半熟雞蛋 則是十分必不可少的早餐食物 隨處可見的新式早茶店我選擇的是亞坤 這樣簡單的店鋪 也都支持華語交流.
東南亞的奶茶有別于港式奶茶的地方就是“拉”
INDIA
最近幾年印度移民新加坡的數量越來越多 原因來于新加坡與印度簽訂的國家政策 新加坡引進印度IT人才 但政策引來另一恐慌 一人來新 全家都可以一起過來 這樣的政策對于印度普遍龐大的家庭是一個難以預料的後果.
在印度區金店人流湧動
little India的房子外立面就像印度這個多彩的民族
獅城
夜晚的微風並不能給人帶來一絲的涼意 在gardens by the bay 獅城人民享受著自己的熱帶聖誕節 雖不如南半球般火辣 但那股悶熱 也足以讓熱受的了.
海港上的球場映襯著對岸的cbd
要不是松記肉骨茶給我刺激的能量 晚上我就要去無聊的逛商場了 還有 大腸讓我了解了東南亞人民的美食觀念.
要說美食自古出街頭
組屋
居者有其屋 國家要負著多麽大的勇氣與責任 但背後的問題 可能沒有錢 你就沒有更多的自由.
從最初的大巴窯組屋社區開始 包羅萬象的飲食與商業 使得人民用很少的錢就可以住上並不算狹窄的房子 成功的政策方式汲取了香港的不足 也接待了英國女王和我國前兩任總理的考察訪問.
如果說最開始的組屋是爲了解決居住 而建築顯得平庸的話 現代的組屋建築則是在居住的基礎上更注重設計的形式 組屋在只允許本國公民申請買賣的前提下 給予國民最大的利益.
但在衣食住行的最後一位 新加坡則是要嚴峻了許多 還算比較發達的交通系統面前 私家車則讓獅城人民頭疼不已 大街上多是豐田爲主的日系小轎車 由于昂貴的牌照費和養路費排氣費面前 新加坡人對于豪車的定義又與他國不同.
最後想說的是語言 將近七十年前李光耀總理爲了讓新加坡的未來更加光明 他把英語作爲第一語言 這樣更加利于商業貿易 從那以後新加坡上的第一語言是英語 第二語言 才是母語 這樣行而有效的政策方式快速的使得新加坡擺脫了種種困難 經濟直線上升 而時至今日也位于世界經濟前列的新加坡仍然擁有著75%的華人 但他們的語言學習則在英語之後 他們也往往在英語之後繼續選擇中文學習 包括其他的馬來人菲律賓人也往往都會如此.
一個語言往往不止有一個意思 詞根與詞意在不同的語句有著不同的意思 包括英語也是如此 在新加坡 英語成爲了商業往來的重要方式 但那只是他們的交流語言 那個東西叫技能 而不是母語 我看見了新加坡高度嚴格的國家管理方式與政策方針帶來了發達的城市面貌與素質 但我看不見他們的根 落葉歸根的根 曆史的長河幾十年不長 未來 我不知道多民族混合的發展 會不會在新加坡紮下深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