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萊佛士還是選華中是大家經常熱議的一個問題,在長期和家長們的接觸與交流中,我感覺大家對兩個學校有不少誤解和迷思,因此我寫了一篇小文章,做了一些分析。
萊佛士和華中是新加坡兩所非常優秀的中學,水平比肩而各有特色。兩校的初中部又分男校女校,初院男女校合並。爲了行文方便,本文將萊佛士書院RI和萊佛士女中RGS統稱萊家,華僑中學和南洋女中則統稱華家。
(萊佛士書院)
關于選萊家還是選華家的問題,每年都有各種討論,如果您也爲此糾結,首先恭喜您有這樣甜蜜的煩惱。關于兩校課程設置,校園文化,學校曆史的介紹,本文不再贅述,只想針對普遍存在的迷思做一些分析。
迷思一:華家萊家風格很不同
華家萊家首先是新加坡教育部屬下的自主學校,學校的運作需要在大方向上符合教育部指導原則的要求。管理層同爲新加坡社會培養出來的人才,很多項目和活動的運作方式都是類似的。兩校固然有特色上的側重,但兩校的共同點其實遠遠多過它們的不同點。
(華僑中學)
迷思二:華家是中華文化,萊家是西方文化,選校是對文化歸屬的選擇
大家常說兩校文化氛圍不同:華家注重華族傳統文化,從華家畢業的孩子,會對中華文化有比較深的理解,比如孝悌、互助、長幼有序等;而萊家的孩子,更爲注重平等、規則和尊重個人。這些固然是事實,但我們首先要看到,在新加坡長大的孩子,從小在多元文化環境裏浸濡,其實對兩種文化都有一定理解,也都有一定的適應力。對多元文化的適應力,是未來社會非常需要的一種素質,也是新加坡處在東西交彙之地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去多理解多體驗各種文化,因此我們不需要把擇校上升到文化歸屬感的選擇,也不需要把華家或萊家當成是一個非黑即白的選項,建議大家都以比較開放的心態看待這件事。
迷思三:華家萊家要求不一樣,萊家競爭激烈,華家很輕松
兩校同爲A水准課程,A水准預考都很難。不僅這兩所學校,新加坡每所初院的課業要求都很高。把A水准讀下來,考到不錯的成績,在任何一個學校都是要下功夫的,而這恰恰是每個孩子在讀完四年中學和兩年初院要完成的最基本的任務。
(新加坡教育流程)
迷思四:萊家培養了很多國家領導人
新加坡建國以來,我們比較熟悉的領導人至少有幾十個,而學校就那麽幾個,所以幾乎大家熟知的學校都出過領導人:前總統王鼎昌畢業于華中,現任副總理張志賢畢業于SJI(聖若瑟),前總統納丹畢業于維多利亞中學……不一而足。說到底中學不負責培養國家領導人,成爲領袖需要太多其它的因素,而如果有馬雲這樣的能力,恐怕連杭州師範大學都不會埋沒他。我們不需要把選擇中學這件事看得那麽大,因爲它實在無法承擔這樣沉重的期待。
迷思五:南洋培養淑女,萊佛士女中培養的女孩子很強勢
新加坡是一個男女平等的社會,女孩子從小有和男孩同等受教育的機會。新加坡也是一個鼓勵人人就業的社會,人力資源是新加坡最重要的資源,政府希望每個人都發揮最大作用參與經濟建設。因此我們看到今天的新加坡,女性在各行各業都有不遜于男性的卓越表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加坡的女孩子不管是哪個學校畢業的,最大的特點首先是獨立自主,勤勉上進,而不是傳統文化中的依附與順從。也許由于南洋女中的氛圍,南洋女孩對華族傳統文化有更多一些理解,但是如果就此推斷她們的行事風格是柔弱的順從的,我想這是很大的誤解。這也不會是南洋培養女孩子的方向,因爲這並不符合時代的要求。
(萊佛士女中)
寫在最後:
新加坡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是在精心設計的規則之下的自由競爭體系。在這樣的制度下,沒有哪家學校的金字招牌是不可挑戰的。自由競爭的機制,促使大家都要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可以說正是這種體制成就了新加坡今天的繁榮和成功,同時也把奮鬥和勤勉深深印在民衆的血液裏。
我們在鼓勵孩子爭取考進名校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告訴他們:學校的聲譽,需要每位同學的努力去維護;我們不能只專注于個人卓越,滿足于名校帶給我們光環,更應該多想想我能爲學校做點什麽貢獻。學校今天的光彩,是幾代校友努力的結果;學校明天的聲譽,則取決于你今天的努力。唯有如此,一個學校才能生生不息,與時俱進;而具有這種理念的孩子,不管在哪個學校,都會成長爲對社會有用的真正優秀的人才。
(本文沒有涵蓋兩所學校課程設置,校園文化,學校曆史等各方面的具體信息,所以不應該作爲您擇校的主要依據。特此聲明,敬請留意。)
(文:陳晗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