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肆虐期間,出遠門的計劃,頻頻被蔓延全球的疫情所打斷。然而旅行,其實不用去遠方,出門就可以了。不出國的日子,我也經常探索我城,不能出國的日子,不是有更好的理由,待在家裏,到身邊一直被忽略或遺忘的地方走走看看,發現小小城國其實不缺好看好玩有趣的事。在家裏,更適合進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行李不要帶上任何期待,我們就能用不帶偏見的眼光來遇見,因此再平凡的風景,也能挖掘出趣味來。
旅行的主角未必只是目的地,你如何看,也能給你帶來全新的風景。你願不願意換一個角度,放棄風景只能收藏在大山大海裏,遠方才能容許詩的看法。國家美術館裏先驅畫家的作品,說的是屬于我們的故事,對我而言,比盧浮宮裏的珍藏,更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
我們很少會聽到別人問意大利或法國或中國好玩嗎?但對新加坡卻有這樣的疑問,身邊甚至有不少朋友每年都要去台灣或日本好幾次的,但卻沒去過聖約翰島,甚至沒聽過拉紮魯斯島,當然也不會知道這座島上收藏了城國最漂亮的沙灘。沒有和這塊土地發生親密關系,好好的了解她,如何産生更深厚的感情呢?
新加坡雖然是一座人口高密度和土地資源匮乏的城市國家,但其實也只需要半小時的車程,就能把你帶到大自然裏。連續三年被聯合國評爲全球最幸福的國度,芬蘭人幸福的秘訣之一就在于無時無刻都能貼近大自然,因此親近自然或許能清除各地疫情新聞所帶來的負面情緒。
中央集水自然保護區,是碧水遇見綠林的地方,也收藏了新加坡最漂亮的山水風景,除了幾個風景秀麗的蓄水池之外,周圍還建設了幾個不同主題的自然公園,包括深受越野車騎行者喜愛的策士納自然公園等。其中曆史最悠久的麥裏芝蓄水池的交通最爲方便,看點和玩點也很多,繞一圈走10公裏能走出郁悶的心情,也能由此通往武吉知馬山等。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打造屬于自己的回憶,我就曾經租了皮劃艇,劃到水池中樹影下,讓自己徜徉在山水間,靜靜享受這城市難得的甯靜片刻。
清晨和傍晚的空氣清新,氣溫宜人,最適合出遊。不少旅行作家都歌頌過走路的美好,Bruce Chatwin說生命本身就是依靠腳步來完成的旅行。300個大大小小的公園和300公裏長的公園連道,新加坡絕對是步行者的天堂,國家公園局的網站上也有推薦各種長度的徒步路線,並介紹沿途可見的生態及曆史遺迹等,曾經就用了一整天走了36公裏長,由海岸到海岸的徒步路線,我想這也是一種值得鼓勵的愛國表現。當我聽見身邊有朋友總投訴新加坡太熱,走路太累時,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旅遊作家Anthony Bourdain 的名言:你的身體不是廟宇,而是一座遊樂場,好好享受這趟過山車吧。
最近天氣熱,很多街樹都開花了。這是Cabbage Bark,是花長得蠻漂亮的街樹之一。
綠色是新加坡的代表色,我們也是全世界綠化覆蓋率最高的城市之一,記得國外朋友來到新加坡時,總是驚歎于新加坡的綠化,到處都有漂亮的樹可看。這幾天天氣炎熱,不少街樹也都開花了,在住家附近就發現了無刺甘藍豆,樹上開了一簇簇燦爛的紫花,我經常路過此處,但卻從來沒有發現這些原産自中南美洲的樹竟然能開出那麽漂亮的花。此時,或許是應該花時間留意身邊的事和物,它們其實都有名字和獨特的身世。
散步時遇見的犀鳥。
目前全國已有超過200萬棵樹,並計劃在2030年前再增加100萬棵。樹和新加坡的發展可謂息息相關,不少地區,比如樟宜、淡濱尼和甘榜格南等都是以樹命名。新加坡對樹木愛護有加,約259棵受保留古樹,長得風姿綽約,其中不少就住在植物園裏。除了保護古樹,新加坡其實也有保留整條街道的綠色景觀的計劃(Heritage Road Scheme),偶爾我會開車到甯靜的Arcadia路,這條約1公裏長的小路,種滿了樹齡約40年的老雨樹,將熱帶天空染成一片賞心悅目的綠,這也是新加坡最漂亮的路之一。
建築是城市最值得炫耀的衣裳,作爲城市國家,新加坡不缺世界級的建築,不少設計師朋友也會專程來新加坡看建築,其中一朋友就評價說,新加坡很小,但卻能集中世界的精華各地大師的作品,短時間內就能接觸到各個文化或風格的精髓。自2008年開始舉辦的世界建築節,被譽爲建築界的奧斯卡,每年大會選出年度建築,而新加坡就有三個建築項目得獎,是目前榮獲最多世界建築的國家。2012年和2015年的世界建築得主是濱海灣花園和公寓大樓Interlace(翠城新景),2018年的得主則是本地建築師Woha爲新加坡老齡化人口提出的住房方案–海軍部村莊,我也特別喜歡本地的公共住宅,由早期新加坡改良信托局所建造的達哥打(Dakota)到造型和理念前衛的海軍部村莊,我們都能由這些建築閱讀到新加坡的一段曆史。
Tampines ridge是設計不錯的組屋(經濟適用房),中間有幾百米長的公共花園。
建築是凝固的樂章,而爲動人旋律譜曲的不乏頂級的明星建築師,擅長打造傷痕建築的丹尼爾·裏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算是明星建築師們的先驅,2011年設計的映水苑(Reflections),矗立于南部的吉寶海濱,幾棟高低交錯的公寓樓,如一扇扇開往未來的風帆,由聖淘沙的西樂索炮台或花柏山上都能眺望到這座造型有趣的建築。烏節路附近的豪華公寓Eden,設計師是目前炙手可熱的英國建築師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靈感顯而易見來自新加坡政府提倡的“花園中的城市“願景,亮點無疑是種滿了熱帶植物的陽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內的打卡熱點The Hive,被戲稱爲“小籠包”和“點心樓”,也出自他的手筆。
熱愛城市生活的旅行者,也能在新加坡各個街區中找到樂子,特別是老街區,通常有老巴刹、美食雲集的小販中心,還有濃厚的人情味。中峇魯早已經名聲在外,而加東、芽籠、馬裏士他或惹蘭勿刹,都是值得好好挖掘的街區,各有各的故事和個性。到老區走走,支持老店,也能刺激目前萎靡不振的在地經濟。不久前就到馬裏士他閑逛,這裏保留了不少漂亮的老店屋,沈廣合店屋門面上擠滿了各種寓意吉祥的浮雕等,而對面的馬裏士他坊,雖然建造于上世紀80年代末,但類似積木堆疊起來的造型依舊讓人感覺頗爲前衛,設計靈感來自金沙酒店和星耀樟宜設計師摩西·薩夫迪在加拿大的作品Habitat 67。
60年代的驗眼卡,由于當時文盲多,所以卡上的標識都是以圖像組成
不久前文物局就和馬裏士他的老店家合作,在店內設立小型的展台,展出商鋪的文化及曆史。在古早味濃厚的林家骐眼鏡店的展台就發現一張60年代的驗眼卡,由于當時文盲多,所以卡上的標識都是以圖像組成。現在看起來,竟然也是十分好看的設計,這也是逛街中無數的意外收獲之一。
如何在新加坡旅行?
行萬裏路和讀萬卷書,應該相輔相成。做好功課,會玩得更盡興。鎖定目標,然後通過大量閱讀關于目的地的內容,將景點和閱讀的知識相結合,肯定能讓出行有所收獲。國家圖書館的Infopedia網站是一個可靠的開始,你可以由這個免費的數據庫上搜到不少關于新加坡建築、街道、美食、名人等有趣的曆史信息。國家文物局(https://www.nhb.gov.sg)也有不少關于本地曆史的優質內容,其中的根欄目(https://www.roots.sg/)也能下載新加坡各地區的導覽手冊等。如果想要探索本地的大自然和徒步路線,了解古樹及植物等,國家公園局(www.nparks.gov.sg)的網站也有不少詳盡及富有知識點的內容。
用旅行者好奇的眼光來看身邊的一切,就能發現不少精彩,就算是身處自己熟悉的組屋區,嘗試走入一條未走過的路,仔細觀察身邊是否有能引起你興趣的街樹、建築或風景。不久前到牛車水吃飯時,就特地跑去珍珠坊五樓的停車場,密密麻麻的窗戶構成了很不獅城的印象,讓我頓時有了旅行的心情。
去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探險。新加坡雖然很小,但也不要驚訝,不少住在東部的朋友,有多少年沒去過西部的西海岸公園、拉柏多自然保護區等,其實就算身處于東部,也不要意外有很多朋友的樟宜村之旅還擱淺在童年回憶裏。脫離舒適圈,旅行就可以開始。
如果想要玩得更有意思,不妨給行程設計主題。比如我最近爲自己策劃了成長之旅,去了童年時經常去的大巴窯公園、大學時代結束後就沒回去過的國立大學,仔細看看那些只有你知道的變和不變,這趟旅行勾起了不少回憶,比到外國去還令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