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新加坡”三個字,你有什麽想法?你對她的理解有多深?你知道“小紅點”的苦衷嗎?
《美國利益》雜志(The American Interest)創始編輯亞當·加芬克爾(Adam Garfinkle)日前在美國保守派新聞和評論網站The Bulwark刊登了一則以《誤解新加坡》(Misunderstanding Singapore)爲題的文章,探討中西方國家對這座島國的觀點是否成立。
加芬克爾過去10個月居住在新加坡,此次是他第三度訪新,目前是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系學院的特聘訪問學者。
在他的眼中,中方、歐洲及英國,還有美國如何誤解了新加坡?
你眼中的新加坡,又是個怎樣的國家?(互聯網圖)
新加坡是個“華人國家”
加芬克爾提到,由于新加坡四分之三的公民是華人,中國人就假定新加坡是“華人(中國人)國家”(Chinese country)。某種程度上是,但在很多層面上不是。
他指出,新加坡是唯一一個以華人爲主,但在地理上不屬于曆史中國一部分的國家。新加坡在建國曆程中也與中國截然不同。
不過,加芬克爾提到,當新加坡外交官和政治家向中方官員強調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和宗教的社會時,對方一般只“微笑然後看看手上戴的勞力士手表”。
“以鄰爲壑” “不聞不問”
加芬克爾指出,不論是英國內的“脫歐”還是“留歐”派系,還是其他歐洲地區,近年來在形容脫歐後的英國時,喜歡用“北海上的新加坡”或“泰晤士河的新加坡”這樣的比喻,意指英國會實行以鄰爲壑的政策,爲了自身利益,不顧過往夥伴。
在這方面,歐洲的一些觀點對新加坡的指責包括環境標准、勞工權益和食品安全,認爲新加坡在這些方面都做得不如鄰國好。
此外,加芬克爾也指出,歐洲和英國認爲新加坡對流入的資金來源、經轉的貨物等,都采用“不聞不問”的態度,吸引了大量資金,而且建起了世界最大的海事轉運中心。就連外國企業湧入,也是因爲新加坡的公司稅率低。
加芬克爾駁斥這樣的說法,認爲新加坡的吸引力並非上述那些“好處”,而是在于充足的人力資本、清廉、安全、財務和政治穩定,國家也願意自我投資。
加芬克爾甚至提到,若從一個功能角度看待新加坡,她更像一個有國旗、聯合國席位和國歌的跨國企業。
專制國家
他也提到,新加坡是走“受管控”民主路線,反對黨幾乎不可能當權。
有鑒于此,這當中有美國人無法容忍的一些限制。但新加坡居民仍享有自由,且只要不逾越煽動和破壞社會包容的界限,要讀、要說,要寫什麽都可以。
加芬克爾說,只要到訪過新加坡,就會明白其中原因,畢竟礙于地點和多元種族的人口,新加坡缺乏美國所享有的外界治安和社會穩定的緩沖。
年輕一代雖會埋怨缺乏政治聲音等,但目前還未到臨界點。
新加坡有死刑和鞭刑
加芬克爾直言,這是事實,但美國其中30個州也有死刑。
新加坡是個監督國?但警察在哪裏?你很少會看到他們,或許他們都在監督閉路電視畫面。在新加坡,電眼無處不在。
這也是爲何任何年齡的婦女不論日夜,都可以自由外出,不用擔心遭侵犯。這也是爲何這裏幾乎不見塗鴉或公共設施被破壞。
疫情管控失利
加芬克爾指出,美國媒體近來報道新加坡的2019冠狀病毒確診病例飙高,但這樣片面的報道具有誤導性。數據不騙人,但單靠數據,忽略相關的社會情況也不見得很聰明。
他提到,新加坡政府盡可能控制疫情,或許唯一的“失手”關乎客工宿舍。這也是美國媒體曲解的部分,這些媒體並沒有報道出客工宿舍居住和生活的地方與其他人口是區分開來,客工因此並沒有成爲病媒。
加芬克爾指出,每100萬人中,新加坡有四個死亡病例,但在美國卻是306起,而這才真的是不騙人的數據。
不少網民閱讀加芬克爾的文章後,都認爲這是個有趣的文章。國會議長陳川仁也有感而發。他在面簿貼文中說,“我會說的是,這是我的國家,我的民族,不是個企業。雖然不是完美無瑕,但我們會傾全力治理她。沒什麽好羞愧的。這裏有我引以爲傲的溫情與精神,我們需要將它發揚光大。”
一個人對一件事總有自己想聽和想看的一面,是了解還是誤解,是看你用哪個角度。你怎麽看加芬克爾的這篇文章?
文/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