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7日起,新加坡關閉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以對抗新冠疫情。阻斷措施實施了將近兩個月後,6月2日終于邁入全島解封的第一階段,社會生活和經濟生産也將逐步恢複。然而,受到疫情重創的各類企業仍面臨著無法迅速恢複元氣的現實。
從大型的跨國公司到中小型的零售餐飲商鋪,大家都面對著同樣的難題。對此,有些行業探索者先行在疫情期間制定了自我拯救的有效方案。
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制度與機構研究中心主任盧耀群指出,企業要盡快恢複,需改變策略,構思新的商業模式,以應對後疫情時代的到來。
”
教授簡介
Lawrence LOH | 盧耀群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策略與政策系副教授
治理制度與機構研究中心(CGIO)主任
研究領域:公司治理、科技政策、戰略管理等
在新冠疫情的持續蔓延之下,新加坡的“斷路器”措施致使全島各行各業幾乎停滯運轉了近兩個月,苦苦掙紮的企業面臨需求崩潰,是時候必須轉變策略了。
盡管許多人希望6月2日以後能夠恢複正常狀態,但新加坡政府宣布將分三階段實現“新常態”,這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前景將迥然不同。
坐等疫情結束已經不再現實,對于能夠重啓更多業務的企業而言,大環境已經變了。過去的美好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
一直以來,面對面的接觸是開展經濟活動的基礎。但眼下客戶以及員工之間保持安全距離的要求,使得很多線下活動都無法正常進行。即使到了第三階段,企業也必須尋求新的經營方式和新的收入來源。
2020年4月7日,新加坡實行“斷路器”第一天的烏節路變得蕭條冷清(新加坡MCI圖片)
那麽,企業應該如何適應?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維持商業活力?
零售、餐飲和健身這三個以客戶爲中心的行業先行者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如何改變商業模式,找到制勝秘訣的策略。
零售業:重服務體驗,輕商品推廣
其實在實行“斷路器”政策之前,新加坡零售業就已經出現了商鋪出租率下降的現象。今年第一季度的空置率從上一季度的7.5%升至8%。
今年三月,新加坡的零售業遭遇了22年來最大跌幅,其中服裝和鞋類等主要商品受到的沖擊最爲嚴重。
如今,我們看到了一絲曙光。英國老牌母嬰零售連鎖企業Mothercare在新加坡逆勢而上。
自全島“斷路器”啓動以來,Mothercare的總體收入下降了約70%,但其在線銷售額同比增長翻了兩番。
這家在新加坡擁有11家線下門店的零售商實現了一次引人注目的轉型,從純粹的實體店轉變爲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經營策略。
除了擁有自己的官網主頁之外,Mothercare還開發了在線育兒咨詢,在線提供專家指導,爲孕産婦從懷孕、分娩到産後提供咨詢服務,並提供相關産品推薦。客戶可以在線預約,了解有關培訓、咨詢和優惠等方面的信息。
Mothercare在官網增設在線咨詢服務提高疫情期間的産品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咨詢服務的用戶其購物車的商品數量是常規線上訂單的三倍。總而言之,創新的在線零售體驗緩解了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最頭疼的一項難題:決策。
從根本上說,通過將育兒顧問引入在線服務,Mothercare改變了消費者對零售商的期望。Mothercare新加坡連鎖店現在正考慮擴大規模,它已經與東南亞電商平台Lazada開展合作,強勢入駐LazMall。
家具品牌Scanteak也利用這段時間大力發展線上銷售。這家企業預測到了人們居家工作會對辦公家具産生需求,結果公司在數字化方面投入獲得了翻倍的回報。
不過,對于那些知名度不高的小商鋪來說,創建一個專用平台似乎不太有吸引力,但借助現有的電商平台無疑是實現數字化飛躍的快捷方式。
中小企業可以利用亞馬遜、Lazada、Qoo10或者Shopee(蝦皮)等電商平台來吸引現有的和新興市場的客戶。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推出的零售電子商務增強配套(E-Commerce Booster Package)提供了高達90%的相關費用補貼。
總體來說,在線零售與線下銷售的區別主要在于,通過增強與客戶的互動來提供優質的購物體驗。
餐飲業:拉群組,降成本
雖然新加坡經濟正逐步重啓,但餐飲業仍可能面臨著最大的挑戰。在餐館就餐難以滿足保持安全社交距離要求,整個行業很可能將會遭受長期的打擊。
今年三月“斷路器”措施尚未施行時,新加坡的餐飲銷售額也同比驟降了23.7%。據Chope報告顯示,42%的餐館撐不過兩個月,81%撐不過半年。
不少餐飲店鋪都宣布倒閉,就像推倒的多米諾骨牌——從意大利酒吧餐廳Jekyll and Hyde到日本連鎖店Hashida Sushi。名單還在不斷增加,其中也包括食閣、大排檔的攤主。
很多商戶不願坐以待斃,有些人已經想出了應對策略來盡可能地尋求熱心老客戶的支持。
Melvin Chew先生是新加坡牛車水一名賣鴨飯的小攤販。他創建了一個Facebook群組——“Hawkers United-Dabao 2020(小販聯盟-打包2020)”,利用社交平台來推廣這些小商販的生意。這個群組目前超過26.5萬名成員,包括各類小販攤主、顧客和外賣配送員。
一個簡單的在線小販聯盟創造了雙贏的局面。小販攤主可以直接與客戶溝通,同時緩解了有些外賣配送平台收取高傭金率的成本壓力。
新加坡疫情期間,由牛車水小販攤主創建的Facebook群組有效緩解了餐飲攤主的燃眉之急
對于疫情期間經常想要嘗試不同美食的客戶來說,這個群組不僅僅是一款“超級應用”,群組裏每天分享出來的各式新菜品,提供了足夠豐富的選擇,無需另外搜索。
這類商業模式不僅能夠讓餐飲業的小攤販群體受益。FOODHOOD是另外一個例子,它主要面向年輕顧客群體。這些年輕人經常光顧惹蘭勿刹一帶的熱門餐館,比如Chye Seng Huat Hardware和The Refinery。
這些餐飲業主帶給我們最大的啓示在于:了解你的目標用戶群體,爲他們創造一個集合點。這種一站式的組織和彙集理念,包括産品分銷層面的重組,無疑是一個制勝解決方案。
健身業:用優質內容建立社區
還有很多人希望趁這段時間鍛煉出完美的身材,但是健身行業的設施,比如健身房、練習室等相關場所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開門營業。
然而,拳擊運動品牌Boom Singapore迅速適應了變化。這家公司推出了Zoom在線直播課程,以及不同會員等級的分類訂閱課程;相關推廣通過在Instagram引流,播放視頻,吸引會員變得非常簡單快捷。
這滿足了疫情期間大家對居家運動日益增長的需求。
瑜伽服裝公司Lululemon也開始與品牌大使、健身專業人士合作,提供瑜伽、普拉提、舞蹈等線上課程,並通過Eventbrite進行推廣。
通過大量制作在線內容,吸引客戶每天上線,並且讓客戶視自己爲這個群體中的一員。等到疫情限制措施完全解除,品牌已經與客戶建立起穩固忠誠的關系,從而有利于客戶接下來選擇他們的健身房或購買其産品。
所以,健身行業不得不拓展出新的業務板塊:創造吸引人的內容,滿足客戶的真正需求,以及創建社群。
重構未來
從這三個行業來看,可能性是無限的。每個行業都發現了新的增長機會,進行自我重構,調整方向以適應新的任務。
它們之間有一個共同點——利用在線數字化方法主動吸引客戶,而不是坐等客戶上門。
5月26日,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宣布了今年第四個財政預算案,支持企業應對疫情。各類企業其實都可以從上述案例中汲取靈感,重新構想,重組業務,爲後疫情時代的經營做好准備。
文章原載于Channel News Asia,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爲The biggest restructuring exercise facing Singapore businesses has just begun
作者:盧耀群,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策略與政策系副教授、治理制度與機構研究中心(CGIO)主任
翻譯:陳思敏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