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新加坡政府已進入全島複工的第一階段。而在解禁之前,全島非必要企業停工、雇員居家辦公的狀態已持續了近兩個月之久。據統計,社區感染病例大幅下降,而現有病例大多集中在外籍勞工宿舍。
針對新加坡重啓經濟以後的活動,幫助社會盡快邁向新常態,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傑出教授方博亮給出了五點建議。
教授簡介
Ivan PNG | 方博亮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及經濟系傑出教授
新加坡國會官委議員(2005-2006)
史丹福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研究領域:經濟創新與生産力
01重啓旅遊業
歐洲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現已互相開放邊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正在考慮建立類似的安全旅遊區。這些舉措雖然微小,但都是邁向社會經濟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新加坡政府也在積極探索與其他低風險國家重新開放邊境的可能,但目前新加坡的疫情形勢可能會帶來一定阻力。
考慮到新加坡的感染人數仍不在少數,如果其他國家的公民不願接受來自新加坡的人,那麽相關的政府很難會批准新加坡遊客在沒有隔離限制的情況下入境。
一種方法是將新冠肺炎統計數據分爲兩類:常住人口(只包括公民和永久居民)以及非常住居民。政府可以在談判中強調,其尋求的是新加坡常駐人口群體的自由行動權利。
02安全准入系統
新的安全准入系統要求使用者在進入營業場所前,登記姓名、身份證號碼和手機號。據系統官方網站稱,這些數據將與當局共享,並且“當不再需要追蹤聯系人時”刪除。
作爲一個國家,新加坡一直在努力保護個人隱私。從過去的抽獎組織者會公布中獎者身份證號碼,到如今企業不允許登記客戶信息,相關部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018年的SingHealth網絡入侵事件中,150萬名患者的個人信息被盜,這讓人們清楚地意識到大型個人信息集中數據庫的危害。
安全准入系統是否真的需要身份證號碼?
其實記錄手機號碼已經足夠,因爲手機號碼在售賣時就已登記了個人身份證信息。
如果需要追蹤聯系人,電信公司會有這相關記錄。況且,無論如何當局都需要通過手機號聯系到當事人,所以相較于身份證號,手機號碼才是關鍵。
對于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和孩子,政府表示正在研究相應的技術方案以便能追蹤到他們。
新加坡阻斷措施實行期間,餐飲食品只允許提供外賣(資料圖片)
03街市人群管控
盡管有外賣送貨到家,許多新加坡人還是喜歡親自出門購物。幾個熱門的菜市場由于人群過于密集,而導致政府對入場人數進行限制。一些超市也不得不對入口處設置監管,以防店內人數過多。
對此,一個可長期采用但昂貴的解決方案是增加過道間距。更直接的方案(像加州的超市那樣)是把顧客沿著每條通道引向一個方向。
單向系統可以避免客戶不經意的面對面,減少交叉感染。另外,可以效仿的加州做法是爲顧客提供酒精濕巾,來擦拭購物籃和手推車把手。
04遠程醫療和保險
自4月7日實施“阻斷政策”以來,新加坡衛生部已指示所有醫務人員推遲非必要的醫療護理。衛生部要求,能夠通過網絡提供會診的醫療服務必須遠程進行。
遠程醫療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減少了通勤和等待時間,並且總體上提高了效率。繼續進行遠程會診可能是新冠疫情帶來的一個長期利好。
不過在停工的前幾周,除非患者有專門的遠程醫療保險,一些保險公司並不承保遠程門診項目。
直到5月5日,新加坡人壽保險協會(Life Insurance Association Singapore)和通用保險協會(General Insurance Association)宣布,保險公司將立刻覆蓋所有門診遠程醫療索賠。
4月21日,政府宣布將停工時間延長四周至6月1日,此聲明出台兩周後,這一舉措就開始實施了。
這些協會表示,考慮到停工時間延長至6月1日,此舉是保險公司“爲新冠疫情期間的投保人提供額外支持所做的努力之一”。雖然這一姿態肯定會受到歡迎,但相關方沒有明確表示可以持續多久。
疫情蔓延推動新加坡醫療向在線遠程問診轉變
在5月22日的一份聲明中,新加坡衛生部明確表示,即使在6月全島解禁之後,面對面的醫療咨詢也應盡可能減少,遠程會診和送藥上門是首選的檢查方式。
隨著新加坡進入新常態,遠程咨詢將占主導地位,未來幾個月保險公司應繼續爲遠程醫療索賠提供服務。這將極大地緩解投保人的擔憂,並體現保險公司爲支持防止新冠肺炎在社區傳播所做的努力。
05交通工具設計
公共運輸領域將成爲更大的挑戰。保持至少1米的距離似乎不切實際,通勤高峰期更是不太可能。
解決方案之一是要求所有乘客佩戴口罩,另一個方法則是改變設計:地鐵和公交應該重新安裝可以打開的窗戶。
新鮮空氣的流通能夠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這種想法並不過時。在香港,地鐵車廂已經配備了可打開的窗戶。
新加坡人渴望以安全的方式盡快恢複正常生活。除了我們每個人都各盡其責之外,政府的政策和商業慣例的改進也將有所幫助。
文章英文版原載于新加坡今日報Today online,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爲5 suggestions to help Singapore move towards a new normal
作者:方博亮,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及經濟系傑出教授
翻譯:李柏慧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